佛缘网
佛缘网
基本佛法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您认识佛教吗 说吉话祥
主页/ 佛学基本知识/ 文章正文

这三件事做不到,拜再多的佛也没用!

导读:这三件事做不到,拜再多的佛也没用!学佛,就是向佛陀学习,就是按佛教导的方法去做人做事。拜佛,不是祈求保佑,而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对老师教导的依止,是一种愿望和承诺。如果我只拜佛,但不学佛,不按佛陀...
这三件事做不到,拜再多的佛也没用!

学佛,就是向佛陀学习,就是按佛教导的方法去做人做事。拜佛,不是祈求保佑,而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对老师教导的依止,是一种愿望和承诺。如果我只拜佛,但不学佛,不按佛陀教导的去做,嘴上一套,事上一套,那就没什么实质意义了。

尤其有三件事,是佛法共同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成就一切佛法。如果这三件事做不到,那拜再多的佛也没用处了。哪三件事呢?佛教常讲“净业三福”,是学佛的基础,其中的第一福,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其中有三件事一定要做到。下面为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孝养父母”,这个不仅是学佛的基础,也是做人的根本,无论世出世间法,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是以孝道作为基础。这个“孝”字是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下“子”字,意思是说父母和子女是一体,是一不是二。孝是出于自性的本德,是天经地义的,不是外来强加的。佛教中有一部经典叫《地藏菩萨本愿经》,被称为佛门的孝经,也是学佛入门的基础,因为只有“孝敬”才能开发我们自性本具的无量宝藏,才能恢复我们自性本具的无量智慧德能。

什么是“孝养”?就是不但要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不是光为父母解决温饱就行了,吃好喝好那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让父母开心,为父母排忧解难,少让父母担心忧虑,如果能做到劝父母也一同学佛,那更是最好的孝敬。

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就如同我们的第二任父母,两千年来,我们中国一直都保持着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佛法也是师道,以孝道为基础,如果孝道做不到,却对老师很恭敬,这样就肯定是别有企图,存心巴结老师。我们学佛,佛菩萨就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拜佛是为了表示尊敬老师的意思。如果只拜佛,而不听老师的话,那当然就没什么实际用处了。

二,慈心不杀。

孝道再扩大,就是慈悲,不但对父母老师要孝敬、奉事,对一切众生都要心怀慈悲,为什么?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希望自己的父母老师受到尊重,不受到伤害,别人也是这么想的,并且一切众生都是这么想的。

慈悲心中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因为不但我们人怕死,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没有一个不贪生怕死的,没有一个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佛教有五条根本戒律,第一条就是不杀生,可见这条戒律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今天还在杀生,就是不听佛陀的教导,就是不敬老师,不敬老师,就等于不孝父母,因为父母希望我们听老师的话,好好依教奉行。所以这一条做不到,不但失去了慈悲心,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也都等于没做到,拜再多的佛,还是没有用。

三,修十善业。

第三是修十善业,这是世间善法的标准。不但要做到上面两条,还要积极的止恶扬善。佛把“十善”归纳为三大类:身、口、意。

身业有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杀生是重中之重,在上面已经单独列出来了。不偷盗就是不与取,只要是别人的财物,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都不能乱拿,否则就是偷盗。比如偷税漏税、欺骗、抢劫等等都属于偷盗。不邪淫就是不能有婚姻之外的非正常男女关系。

口业有四: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妄语就是不要说谎话,欺骗别人;不两舌就是不要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不恶口就是不要说粗鲁、难听的话;不绮语就是不要说花言巧语、虚伪不实的话。

意业有三:不贪、不嗔、不痴。贪是贪爱、吝啬、悭贪。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得到多少都没够,舍不得施舍给别人,帮助别人,这是学佛最大的障碍,佛教我们用修“布施”的方法来消除这个障碍。

如果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他就开始起嗔恚心了,就会发脾气,嫉妒别人,报复别人,这是很大的烦恼,也是学佛的严重障碍,佛教我们用修“忍辱”的方法来对治,消除我们的嗔恚心。

贪婪物欲、生嗔恚心就是愚痴,愚痴就是没有智慧,看不清楚事实真相,不能分别是非,把假的当真的,把真的当假的。这三样合起来叫“三毒烦恼”,是明心见性最严重的障碍。所以佛教我们要远离贪嗔痴,断灭贪嗔痴,这样真心才会显露。

以上这三条,是净业三福的头一福,也叫人天福,是学佛的基础,其实也是做人的基础,如果这三件事做不到,那拜再多的佛,也是没有用处的。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