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经也是中断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继续听必得要把前面的经文要稍微温习一下。这一段是从法音自演,也就是从「尔时世尊,於师子座」这个地方起。我们上一次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能把这一个大段落讲完,只讲到「林木池沼,皆演法音」这个地方。今天我们接著这个经文,我们先把经文念一念。
【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
这一段经文是接著前面来的。观世音菩萨将他自己修学的法门,菩萨自己叙述他修行成就的这一段经历之后,当然也是提供给我们做参考的,也是为我们做一个修行的榜样。特别是观世音菩萨,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缘分特别的深,真正可以说得上是「家家观世音」。念观世音菩萨的人这么多,为什么不能够成就观世音菩萨?菩萨说完之后,世尊是释迦牟尼佛,放光来给他印证。所以经文里面讲「从其五体,同放宝光」,五体就是五根,因为意根在内,看不见,在外面的就是五根,眼耳鼻舌身,五根放光,换句话说,全体放光,这就是代表圆通法门。
圆灌诸菩萨顶,这是表一一圆通皆是无上大佛顶法,像经题里面所说,如来密因菩萨修学的万行。释迦牟尼佛这样表现,十方如来也有回馈,「彼诸如来,亦於五体,同放宝光」,这是诸佛如来的回馈,这是代表的佛佛道同。来灌佛顶以及灌诸菩萨顶,这是表因果一致。在楞严会上是以二十五位菩萨代表菩萨修学的一切行门,所谓是六度万行。这个二十五,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它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纲领。无量的行门不外乎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所以十八界加七大就是二十五,这二十五法门是从这个地方来的,是这么来的,它就代表了所有的行门。这个二十五位同证大佛顶法,换句话说,同成佛道,由此可知,法门没有胜劣。我们在经里面看得很清楚,每一位菩萨说他自己修证的都是第一,没有第二。换句话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第一,从来没有第二的。为什么?因为每一门都能够圆成佛道,圆满成佛。既然门门都第一,为什么我们特别要选观世音菩萨,选这个法门?那就是说观音菩萨的根性与我们很接近,娑婆世界的众生在六根上来说确实耳根最利,我们往往看东西看不清楚,听能听得清楚。所以诸佛菩萨在我们娑婆世界度众生的方式就是以音声为教体,所以讲经说法,以这个方式为主要接引大众的方法。
听实在讲要会听,不会听的,听了一辈子不开悟,会听的人,一句、二句他就开悟了。这个问题我们在讲席当中也跟诸位谈过很多次,与我们自己善根、福德、因缘有很大的关系。因缘是什么?遇到一个真正善知识,他善说,这是因缘,是可遇不可求的,他能把真正扼要的东西给我们指点出来。可是如果我们自己善根、福德要不具足,纵然诸佛菩萨来给我们说法,也是枉然,自己没有善根、没有福德。我跟诸位说这个话句句都是实话,你们在过去生中亲近了无数的诸佛如来,你们没开悟。不要以为我曾经亲近过诸佛如来,我怎么还没开悟?你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的时候,听他讲经的人有多少,几个开悟了?六祖大师在曹溪三十七年,听经的人总有几万人,开悟的四十三个。为什么不开悟?善根、福德不具足,因缘具足了,善根、福德不具足,这个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诸佛菩萨希望你开悟,没有法子勉强。所以佛在一切经典里面劝勉我们要修积善根、要修积福德,而我们众生只晓得享福,不知道修福,福报享尽了就到三途去,去受罪,搞的这一套,将佛祖的教诫完全当作耳边风,这是我们所以不能成就的根本原因。
善根与福德我们在讲堂里常常讲,为什么常讲?时时刻刻提醒诸位。我讲得很简单、很清楚,什么叫善根?信是善根,解是善根。
我们对於佛菩萨信不信?说老实话,不信。不要以为你现在出家了,你天天早晚功课都不缺,你不信。这个信佛好难,口头上说的信那个不是信,那个不算数的。信,首先跟你讲的六道轮回、因果报应你信不信?你信不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要信了你就不敢做坏事,你晓得我造恶业将来要受恶报,你看这一个信的作用多大。还做坏事情,还打妄念,换句话说,根本不信。所以这个字难,不要把这个字看容易了。信了以后才会解,你们今天听经,常常在这听经,对经的意思不了解,你们记的那些东西都是皮毛,真正重要东西一个字也没记到,不解。为什么不解?因为你不信。如果你要是信心具足,你听经不一样,就不相同,纵不能大悟,有小悟。所以你不能够理解就是因为你不信,你那个修行怎么不是盲修瞎练?此地不但讲世尊以及他方世界诸佛来放光表法给我们证明,观世音菩萨修行是值得赞叹的,连同前面二十四位,每一位菩萨、每一个法门都值得赞叹。后面这一句是讲六尘都说法,「林木池沼,皆演法音」。如果诸位具足了信解,六尘说法,不仅说这是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华藏世界六尘说法,我们眼前六尘又何尝不说法?只是你不信、不解,如果具足信解,眼前六根接触六尘,六尘无有一尘不说法,无时无处不说法,就在眼前,可惜你见不到,你得不到受用;具足信解的人他见到了,他得到受用。『是诸大众,得未曾有』,这个与会的大众具足信解。这句话是形容开悟,一开悟就见性了,所以法喜充满,「得未曾有」。『一切』,「一切」就是指大众,这一切大众,『普获金刚三昧』,这两句就是他的悟入,也就是我们讲他证得的,他得到「金刚三昧」。他悟什么?经前面讲得清清楚楚,「十八界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我刚才讲的,我们现在无时无处六尘不说法,这个话不假,十八界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那怎么不说法?我们是有眼不见,有耳不闻。原因在哪里?不信,因为你不信,所以才不解。
明天我们启讲《华严经》,这一次讲《华严经》从头讲起。讲的方式采取选讲,就像我们从前在此地讲《大智度论》一样,我们一次讲一卷。《八十华严》跟《四十华严》合起来,除掉重复的部分是九十九卷,九十九卷加上前面这个卷首有一个纶贯,纶贯就等於玄义一样,我们把它合进去,就是一百卷,我们一百次讲圆满。当然不能像我们讲堂讲经,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细细给诸位解说,不是这个讲法,这一卷里面有哪几句重要的经文。什么叫重要?针对我们毛病的就是重要的。我们现在害的是什么病,这个药正治我的病,对我就最重要,是以这个方式来选择的。所以重要两个字是因人而异。譬如药店里头那个药,你说哪个药重要?你害的是胃病,那个治胃的对你最重要,那个治肺病的对你不重要,你没有肺病,你就不要它,那个害肺病的,治肺病的药对他最重要,害胃病的药对他不重要。佛法也是如此,一部《华严经》,里面包含了一切法门,我们要在每一卷里头选择针对我们现前毛病的那些经文,提出来给诸位讲解,不是一句一句来跟大家细说。所以我们这一次讲《华严经》是《华严经》选读,从里头选出来,选读这个经文,全是讲经文,可是选的,一次一卷,这个机会也是非常的难得。要完完整整的讲一部经,我们的《华严经》从民国六十年讲起,今年七十二年,整整讲了十二年,才讲一半多一点,像这样的进度讲下去,还要十二年,所以大家听了不耐烦,没有持续的力量,这是末法时期无可奈何的方式。
古时候这些经都是在丛林寺院里面讲的,一个寺院里面至少也住几百个人,一个人、二个人一个寺庙在古时候没听说过,连住茅蓬都没听说过。你们看看《虚云老和尚年谱》,你去看看他人家的《年谱》里头写的,那还是最近的,民国初年的,大陆上的茅蓬,茅蓬最少也有十几个人,多的时候有三、四十个人。茅蓬也有那么多人,一个寺院至少有两百人以上,大的寺院有几千人。像我们在《坛经》里面所看到的,五祖道场就有一千多人,六祖大师的道场差不多有三千人,那叫道场。所以他讲经,他天天讲,一天讲八个钟点,每一天继续在讲,一年讲一部。所以清凉大师在世的时候《华严经》讲了五十遍,我想一年讲一遍,讲五十遍。他在寺院里头住十年他就听十遍,住二十年他就听二十遍,所以他有受用。清凉大师不必说了,讲都讲了五十遍,你想想,他这个里面的义理,修行的方法、境界,他熟透了,这个才能办道,解了以后才能修行。
净土法门虽然是讲先行后解,这个观念都错了,如果是只有行不必解,那更错了。你们看看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念佛法门是解与行同时并进的,其他的法门是先解后行,念佛法门是解行同时,不是说不要解。不解,我昨天跟大家讲的,所以你们现在自己要好好的想一想,好好的反省反省,我们二六时中是不是在那里增长无明、增长邪见?如果二六时中增长无明、增长邪见,这就不得了,必定堕落。功夫要上轨道的人,每一天二六时中常生智慧,常住三昧,这个就是功夫在道上,这是在真精进。
像此地讲的,这一切大众普获金刚三昧,金刚是比喻最坚固的三昧,三昧是定,是禅定。什么叫做定?什么叫做禅?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不执著一切相就叫做禅,一切境界里如如不动就叫做定,这六祖大师说的。永恒不变那就叫金刚三昧,决定不变,决定不退转,这是金刚三昧。所以修行不是讲什么境界不接触,不是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虽然没有讲完,也讲了一大半,五十三参修什么?就是修禅定,就是修的金刚三昧。什么境界他接触,不是不接触,接触里面怎么样?就是《金刚经》的两句话,那就是禅定,「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六祖大师「教授坐禅」那一章,就是《金刚经》这两句话,等於说是《金刚经》这两句经文的注解。
所以你修行修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不著相、不取相,在这里面练不动心。心才一起分别,就堕邪见;如果没有分别,一切无知,外面境界善恶是非都不晓得,那堕到无明。境界又清楚,清楚又不执著,这叫禅定,换句话说,一切事比什么人都清楚。我给你们讲过,不但眼前的事情清楚,过去的事情清楚,未来的事情也清楚,没有一桩事情不清楚,了了分明,这就叫增长智慧。虽然清楚,在这个境界里绝不起一念,绝不起一点分别,像镜子照外面境界一样,照得清清楚楚,镜子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著?照得清清楚楚的那就是智慧,不起一个分别执著那就是禅定,这叫定慧等持,这叫一行三昧。所以我们在此地看到,人家听经就能够信解、就能够悟入,得未曾有,信解,获金刚三昧,悟入。所以看经的时候,看到这些地方,他怎么修的,我为什么不会?你能够在这个地方反省,在这个地方检点,才能消业障,才有个门路可入。再看底下一段:
【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粉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
底下这两段经文这是境界,信解悟入以后境界就不一样。『即时』就是大家得未曾有,获金刚三昧的时候。也许你自己心里一想,我信解悟入了,天上没有掉莲花下来?你们想想这是不是一个信解悟入的人?前面给你讲,信解悟入的人不著相,不起心、不动念,你还起个心动个念,天上怎么没有掉莲花下来?我怎么没有看到?你尽在打妄想,尽在起邪见,你还以为你悟入了。诸位要记住,《金刚经》上有几句话是原则,佛没说法,你们要把佛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头脑里面,那就大错特错了。《金刚经》上有这么几句话,「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后面接著一句,「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你今天看到这里,这个地方讲有莲花掉下来了,佛说过吗?佛没说过。佛所讲的这些话是表法的意思,你不要当真的天上掉个大莲花来了。
莲花是代表因果同时,金刚三昧是果,六度万行是因,就在修六度万行的时候就是金刚三昧。譬如你修布施度,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一天到晚都在修布施。布施不是说天天拿了钱到外面散财那叫布施,不是那个意思。我们为别人设想,这个就是布施,为别人服务,也是布施,哪一桩事情不是布施?布施里面修什么?修不著於相,修如如不动。我讲席当中常常给诸位说,修自己的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无论什么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们修的就是这个。换句话说,我们的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平等,一天比一天慈悲,那就是得未曾有。果然到了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你就获金刚三昧。所以佛经里面有很多表法的意思你要懂得。
菩萨修行,对象就是众生,没有众生你到哪里去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为什么要去参学?他要没有那些人他到哪去修?他要把他的愚痴断掉,他非得要去参访胜热婆罗门,胜热婆罗门是最愚痴的人,从那个地方就断愚痴。他要断瞋恨心,他一定参见甘露火王,甘露火王是魔王,瞋恚心非常重,只要稍稍惹他心里不高兴,他就要杀人,没有什么理可讲的,我们今天讲无道的昏君、暴君,你要断瞋恨心,成就忍辱波罗蜜,要跟他去学去。《金刚经》里面的歌利王,歌利王就是甘露火王,歌利是梵语,翻成我们中国的话就是无道昏君、暴君,才能够断自己的瞋恚心,在这个境界里头的确一念瞋恚不生,你忍辱波罗蜜圆满了、成就了。你没有这个境界,到哪修去?我们今天遇到这个境界,遇到那个愚痴的人,我们是更愚痴,遇到瞋恚心,我们的瞋恚心愈强,这个糟糕了,颠倒了。小小不如意的事情,心里就生怨恨心,几天几夜这个怨恨都化解不开,你修的是什么?你修的是三恶道,你对於佛法的确是不理解。
所以修行在一切大众当中修,这一切大众全是佛菩萨。我讲《华严经》天天跟大家提示,修行人只有自己一个,诸佛菩萨磨炼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烦恼习气必须是种种方式把它磨掉,这叫历事炼心。在境界里头炼,炼什么?炼自己的清净心,炼自己的平等心,去炼,这个炼是锻炼,这叫修行。如果顺境的时候生欢喜心,哪个事情他故意找我麻烦的时候我就生瞋恚心,给诸位说,这叫修三恶道。也是修道,不能说不是修道,修的是地狱道,修的是饿鬼道,不是修佛道,不是修菩萨道。我这些话说了多少遍!在家同修不常来听经,你们几个在图书馆出家的,住在这里也有几年了,我看你们一天到晚还是修妄想,还是修无明。几时我们在境界里面不起无明,不生妄想,就上轨道了,你的境界就与此地讲的,虽然还得不到这个境界,逐渐逐渐接近了。
这个地方是表法,不要把它当作是真的,天上掉个大莲花下来,又是青色的,又是黄色的,《弥陀经》里面讲「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莲花是代表刚才讲的三昧、万行,四色是代表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是这个意思,不能搞错。这个是代表这些大众听观世音菩萨的开示,见诸佛放光来印证,真正悟入如来藏性。如来藏妙真如性是成佛的真因。《楞严经》一开头佛就教给阿难尊者,因地心与果地觉要相应,换句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心因果一定要相应。你要是相信这个话,你真正懂这个话,我们现在修的是什么因?如果现在天天打妄想,天天长无明,还想成佛、成菩萨,哪有这回事情!我要煮一锅香喷喷的饭来吃,结果拿什么去煮?拿一堆沙去煮,能煮得出饭来吗?因果不相应!成佛的真因既然找到了,莲花是表因果同时,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因果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因里面就有果,果里头有因,所以因果是同时的。这就像《华严经》里面所讲的行布、圆融,从圆融方面来讲,每一位具足一切位,譬如说初住菩萨,我们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地位最低的,可是初住就具足了其余的九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统统具足。所以佛在《华严经》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也正是大经里面所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圆觉经》上我们都念过,到如来果地的位置上了,也具足初发心。这个就像莲花的意思,你看莲花,一有莲,里面就有莲子,因与果是同时的。
『十方虚空,成七宝色』,这两句话是代表十方的顽虚空这些情执统统消失了,换句话说,法执断尽了。法执断尽了,这个境界是什么?四科七大的妙性一一周遍法界,眼识周遍法界,尽虚空变法界无所不见,耳识周遍法界,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闻,这妙极了,这个时候你才能证得。不但眼识、耳识是周遍法界,连一一根、一一尘都周遍法界。所以像《华严经》里面讲的,「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一微尘也周遍法界,一法界与一微尘是一不是二,一微尘也不大,法界全体也不小。
【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
所以这个统统是讲境界,只要你自己证得金刚三昧,这个境界就现前。『此娑婆界,山河大地,俱时不现』,不是说统统没有了,不是这个意思,这三句话就是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上所说的,「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境界在不在?在,不是不在,性相交融了,我们要是以清凉大师的四无碍的意思来讲,事事无碍。这个时候看尽虚空遍法界只有一个性,明心见性。性在哪里?无处不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法不是妙真如性。《楞严经》里讲得透彻,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这时候只见性而不见相。后面这两句,『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这一界是什么?一真法界。由此可知,这是证入了一真法界。怎么证得的?就是他得金刚三昧。我再把话说得浅一点,也还是讲《金刚经》上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个功夫达到极端了就是金刚三昧。确实不动心,把大千世界的七宝来供养我,不生一念欢喜心,贪心尽了,无缘无故,我对这个人好得不得了,恩重如山,他对我恩将仇报,拿个刀一片一片把我肉割下来,将我凌迟处死,也不动一点瞋恨心,忍辱度圆满了,这才证得金刚三昧,这才能入一真法界。如果是顺了心的,还有贪心,起欢喜心,见到一个冤家对头,或者人家对你脸色不好看,心里头就埋怨,这个境界就别想了,一真法界在净土里面就是常寂光净土。你为什么在顺境里头生欢喜心?为什么在逆境里头生瞋恚心?是因为你不了解四科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你不晓得这个道理,你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在一切境界里头有坚固的我执、有坚固的法执,你有我执你就会增长烦恼,你有法执你就增长邪见,麻烦在此地。无明也是属於烦恼、邪见。末后这一句:
【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这两句是人间乐事,歌舞这是乐事,它也是表法的,表什么?常寂光中法喜充满,表这个。这个喜不是喜怒哀乐的喜,喜怒哀乐的喜是烦恼,七情五欲。你们查查《百法》,那是心所法里头产生的,你那个欢喜什么?欢喜是贪心所,起烦恼。这个乐是什么?是称性的法乐,是明心见性的一种喜悦,不是感情的,心意识里面都没有的,这叫真乐。所以大经里面讲,法身、般若、解脱里面具足四德常乐我净,这就是常乐我净里头的乐。常乐我净,给诸位说,凡夫决定没有,换句话说,你的烦恼障没有断尽,这四个字是一个都没有。一个都没有你自以为是有,那是错误。你的烦恼障断尽了,能透一点消息,必须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常乐我净才得到一分,那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得一分。往上的境界逐渐逐渐的增长,这是境界增长。
资料恭摘: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第十八集) 档名:07-006-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