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法云寺只有一条路,正月里,笼着细雨,如烟似雾。车行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飘飘忽忽,只见夹路的麦地与稻田疯也似的往后退,车快得像水面上打漂的瓦片。
从三步两道桥东转,不过五分钟的光景就到了后冲。车嘎地停了,跳下来,跺跺有些发麻的腿脚。抬头就看见千佛塔耸兢在山寺之间,而脚下则是一方平平的水库,现已辟为放生池了。一段湖光塔影,景色宛如画中。仰俯赏玩,肺腑一清,心底便有点想唤出来。
法云寺我前后曾来过数次,然雨中游玩终究还是第一遭。水库中央兀自泊了几只脚摇船,不时传来几位青年男女的嬉笑:这时寺中传来几声佛号,我们便踏着石阶进寺了,一过燃香炉,赵朴初先生题名的法云寺三个大字宛然在目,于是那个烘烘的尘世就留在了脑后。
法云寺隐在青山绿树当中,又是雨天,行人格外稀少,偌大的山寺只见我们一行的身影。檀香燃烧的清香淡淡地弥漫在我们的鼻息间。脚步放慢再放慢,生怕惊动了那一尊尊安详的大佛。一个在城市住久的俗人,忽人此境,往日的浮躁就退消了,暗暗就想到了升仙成佛的事情。
法云寺以古塔得名,然岳西人因其地坐落后冲,却称之为后冲寺。这是一座建于三国时的古刹,历史还要较少林寺悠远一些。但历经几番战火,又遭受了疯狂时代的毁坏,近年来虽经当地政府的大力整修,但规模还不算大,只存几座大殿,数问偏殿弹室,一方古塔而已。
此塔为楼阁式建筑,形似宝剑,四方七层,高约三十米。塔基为条石砌成,塔内各层建有楼室,直至塔顶收封。塔的每层外壁平均砌有四十个砖雕神龛,每龛一大二小三尊佛像,计八百四十尊,加上塔内壁、外檐砖镂佛像,全塔总计共有一千余尊佛像:尊尊佛像,神态各异,生动逼真。乃全国存世极少四方形古塔之一,尤可值得一观。
山寺左右,景点甚多,龙角石、金龟驮告石、鲤鱼石、莲花石,不一而足,然我独对龙角石大感兴趣,寺僧说当年地藏菩萨来至此地,以石为道场,弘扬佛法,住有年余。临去时,为显示佛法的威力,做法裂石,痕迹至今犹存。我跳上去拿眼睃那石缝,只见裂痕一分到低,心下就有些骇然。总疑心这是石的暗道机关,兴许哪天就会砰然合上的,思及至此,便不敢多待,遂返身下石。
于是我们一行就顺着山路上行大约五分钟的光景,就来到了名声遐迩的“仙人桥”。说张果老曾骑毛驴在此经过,遂获“仙人”美名。此桥长约3米,从山沟上横跨而过,乃一截弧形石自然形成,端地巧妙异常,可谓是天生石梁。
我们小心翼翼地过桥西行,有一石府,传说历代仙人都在此修行成道,也以仙人二字冠名。
洞口乱石嶙峋,只一线山泉潆洄而出。那水晶莹剔透,泉底沙石,明晰可见,忍不住抄起几口山泉来吃了,人口清冽,甘美异常,一条冰凉的水线直通腹内,令人神情一爽。立在洞口,洞内鱼虾可辨,但见它们怡然欢游,来往敏捷,似与游者共乐。投一小石,鱼虾皆惊,倏尔远逝,无迹可寻,只留下我们在洞口痴痴地发呆。雨突兀下得紧了,打在伞上隐隐有声,暮色一点点地漫上来。山下寺内已响起暮鼓的声音,我们便从原路返回。车发动了,坐上后位,很快将法云寺扔在了身后,我们又要回到那个尘俗世界中生活了。回首一望,山寺朦胧,已难寻其踪,只有那塔立于暮色中顶风沐雨。车转了个弯,收回眼睛,可是那暮色下的塔影却留在心田之间久久不去。
作者:胡竹峰
心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