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时报 作者:十年砍柴
日本东北部9.0级大地震不但是该国战后最大的国家灾难,亦是全人类共同的大灾难,这场灾难牵动了各国人士的心,对经历汶川地震未久、和日本一衣带水的中国人来说尤其如此。
大地震发生后的几天内,中国的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上,绝大多数国人表现出的是对日本遭受灾难的同情、祈福之意,但要看到,其中也有一些不和谐之音。尽管发出这些不和谐之音的毕竟是少数人,但在全人类共同灾难面前,这类声音不但暴露出道德上的冷酷,也反映出少数人的不理性。必须承认,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中国和日本是有过恩怨纠结的邻居。尽管进入了21世纪,两国有识之士提倡以“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大度来共同面向未来。但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当然也有复杂的历史原因,有“心结”亦属正常。
但情感归情感,当一个人或一个族群遭受巨大的灾难时,撇开历史的纠葛,表示同情至少不幸灾乐祸,我认为这是一种底线道德。
为什么说这是底线道德呢?因为恻隐同情之心,是人类告别动物世界,直立行走,从而形成社会后必须具备的一种情感,它其实是人类保护自己的一种理性化的态度。“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之心”,是设身处地,是换位思考,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它是善良仁义的萌芽和发端。这种底线道德,使齐宣王这种应该属于冷漠“帝王”的人也不忍看到牛被牵上祭台牺牲前的可怜样。春秋时鲁襄公四年,南部强国楚因愤恨陈国背叛自己依附北方的强国晋,准备讨伐。当听说陈国国君新丧,于是停止了发兵。这并非是被中原人称为“南蛮”的楚国有多么伟大,而是国丧这种事哪国都可能碰到,谁也不希望别人趁火打劫,那么自己首先要遵守这类底线道德。
之所以说恻隐之心这种底线道德是理性的,我以为首先出于“利己”,大自然的灾难可不像法官那样冷峻、理性地分善恶是非,它不作道德的评价,发作起来对谁都可能一样,可能吞噬一个人的仇人,也可能吞噬他的亲人甚至他本人。同情一切遭受大自然灾难的人,其实就是同情自己,守护自己作为人类一员的价值与尊严,自己不愿意遭受的痛苦,也不希望别人遭受。
在大自然面前,任何人都是弱小的,弱小的人之所以能在残酷的大自然中生存下来,并延续文明,重要的原因是人类有理性的选择,尽管彼此之间有过战争和杀戮,但长远来看是告别孤立的原子状态,结成相互帮助、彼此提供服务交换劳动的社会,人类才强大起来。
这种特质在自然灾难面前表现得尤为突出。日本是一个经济实力很强的国家,其社会秩序井然、公民素质良好,且具有应对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丰富经验,饶是如此,在超强烈地震和海啸面前,还是显得那样弱小,同样需要各国及时的援助。而其地震中核电站发生爆炸,一旦发生泄漏导致辐射的灾难,需要承受痛苦的不仅是日本人民也包括整个人类,真正是“环球同此凉热”。可以说,中国人对日本大地震表示同情并力所能及地提供援助,并不仅仅是报汶川大地震日本国民的恩,更是一个创造古老文明的民族,再一次对人类朴素价值观的守护和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