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觉真
回归祖国的香港,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正确方针,通过立法程序,于一九九九年,公布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诞日)为香港公众假日。不论属何信仰,不论是否佛教徒,全民享受这一法定假期,有如元旦、农历新年、圣诞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全民节日一样。这是很了不起的历史性社会性大事。在世界各佛教国家各盛传佛教地区,香港首开先河,为其他争取佛诞成为公众假日的一切地区作了示范,作了榜样。功在当代,泽被后世。这是香港佛教的光荣,这是香港人文善业的回应,这是七百万香港人民的福德因缘。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教旨在兹,无上功德,阿弥陀佛。
对比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伟大祖国而言,香港,岛也,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但是,他却是国际贸易、金融、航运、高科技的中心,经济发展水平,举世瞩目。外汇储备,世所周知。早在七、八十年代,即以“亚洲四小龙”之一而名冠当世。创造这奇迹的,是人。而且只能是智慧的人。佛教事业,是智慧的事业。佛的教化,就是传播智慧。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香港佛教发展到今天,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信徒有百万之众,佛教慈善福利机构,遍及医疗救护、安老养老、临终关怀、教育、文化艺术、青少年活动、儿童保护等等各个社会层面。这既靠佛力加被,也靠住持三宝、四众弟子的荷担如来家业,团结一致,共同发心,协力行持,方有今日之成就,宇内之声望。没有香港佛教界人士的善根善缘、弘法之志、前赴后继、锲而不舍……一句话,没有香港佛教界人士的质和量,恐怕不会有今天香港佛教的发展规模和深远影响,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佛诞公众假日的立法施行了。
佛教的本质,是众生关怀。众生关怀,就是关怀一切生命;关怀人生的疾苦(生老病死);出离烦恼业障,冲破生死苦海,达到解脱。佛在证道之后,虽已功圆果满,但他不是自求度脱,不是自了,而是悲悯众生,悲智双运,以四十九年人间说法,要把一切众生从茫茫苦海中救渡出来,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超凡入圣,弃迷得悟。这是佛的伟大处。当然,一切正信的宗教文化,都是救与赎的文化。佛教,恰恰不同的是:佛不是救世主,你也不能坐在那里,赖在那里,专等着别人来救。佛讲的是“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自性自悟,靠的是自度,也就是自己解放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这是佛的更伟大处。不过,众生根性不同,种子不同,因缘果报各不相同。有信佛的,也有不信佛的;有信愿深的,也有信愿浅的;有信愿受持常行不辍的,也有半信半持或信而不行的;莲生九品,人有万殊。今天不信,不等于明天不信;今生不信,不等于来生不信;今天信得浅,不等于明天信得不深。佛诞公众假日,是七百万香港人民的全民性节日。对于百万佛教信众来说,这是胜缘善因,对于六百万并非佛教信众来说,也是良缘善因。当他知道这是佛诞,是佛的生日,是佛的因缘而得度假,一闻佛号,一声称名,在他的八识田中,就种下佛的善因、佛的种子了。日后总有一天,他会走向理解佛教,对佛教的智慧信愿受持的。感应道交,便是莲池结蕊之时。佛诞公众假日的实施,正是弘化利生,正是法雨普施,正是广种福田,正是普结善缘,这是多么深远的历史性意义,这是多么巨大的无上殊胜功德啊!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