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佛缘网
单独中的洞见 哲理故事300篇 谈佛说禅悟人生 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主页/ 为人处世/ 文章正文

楞严经讲“尘劳之相”,很少人明白!

导读:楞严经讲“尘劳之相”,很少人明白!宏海法师讲述《楞严经》第53课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不相踰越,称意知根,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楞严经讲“尘劳之相”,很少人明白!

宏海法师讲述《楞严经》第53课

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不相踰越,称意知根,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内尘,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此觉知性,离彼寤寐、生灭二尘,毕竟无体。

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何以故?

若从寤来,寐即随灭,将何为寐?必生时有,灭即同无,令谁受灭,若从灭有,生即灭无,谁知生者?若从根出,寤寐二相,随身开合,离斯二体。此觉知者,同于空华,毕竟无性。若从空生,自是空知,何关汝入?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关于意入的话,因为它确确实实在于我们的意识里边,我们常说一个潜意识的时候,都很难知晓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实质状态,总是抽象地来理解。

所以意入属于心法,在反观的时候就比较难以窥到。

其实利用反观的时候也是用的意识,哲学上有一个词叫用思想进行再思想,有时候在反观,有点类似于这样的一种操作状态。

所以对于意入,他这里比喻的意入并不是说完全是比喻,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意入其实当下就跟醒来睡着是有关联的,甚至不必说,这个比喻还要套用现实来进行理解,直接就在醒后和睡着了。

尝试着去做这么一个思惟。阿难,比如:有的人,辛劳疲倦以后,精神不足,这时候意根就不对境缘,则睡眠妄现,妄现睡眠之相,睡着了,睡眠也是妄现的,幻相。

如果精神恢复以后,意根再开始活跃,就开始现的是醒寤之相,醒来了,又灵动了,激灵一下活了,醒后开始览取尘境,我们就称之为有忆。

览尘斯忆,失忆为忘,你睡着的时候就称之为忘,意识没有感觉了一样。醒来就称之为忆,不是回忆的忆,就是现前有感觉,有思惟觉照,是这个意思,当然回忆也是一部分。

欲睡之时,失其记忆,即名为忘。如果我们想要睡觉的时候,记忆就马上要泯了,睡着了就不知觉,没有知觉了,这个时候就称之为忘。这种颠倒进进出出的相状,各个皆俱生住异灭四相,是其颠倒,生住异灭。这里讲的文字上有点简短,也就是说醒来和睡着,醒来叫做寤,睡着了叫做寐,醒来了以后有念头动了叫做忆,睡着了什么也不知道叫做忘。

这都是颠倒的尘劳之相,这种尘劳之相各个具了生住异灭。为什么我们意识会有流动、取相的感觉呢?就是四种尘象是有生住异灭的。什么意思呢?比如:睡着来讲,初眠,生住异灭的四相在睡着的现象上怎么体现呢?

睡着了、初睡着了就叫做生,生相,这是睡着的生相。然后正在熟睡的时候就叫做住,马上将要醒来了就叫做异,完全醒后就叫做灭,睡相已经灭了。这是单指睡着了情景的四种相,生住异灭。

如果说寤,就是醒后它也有生、住、异、灭四相。初醒的时候就是生相,生起来,我醒了,醒的这个相生起来了。正在醒,一直我们现在不是醒着,到天黑之前也不会睡,这就叫做住。疲倦的时候,特别疲倦了,这会儿打盹打的受不了。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