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贤劫中,将会出世一千尊佛,以往已出世了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四佛,在此之前还出世了胜观佛、宝髻佛等佛陀,每一尊佛不可能单独降世,其周围均会有不可胜数的声闻、缘觉、菩萨等众眷属围绕。这些佛来到世间,都曾以三乘法饶益无量所化众生。可现在,只剩下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除此之外的诸佛都已趋入涅槃,其教法也依次隐没。
而在现今这一教法中,尤其是果法期时,五百阿罗汉、无数大菩萨等眷属众,纷纷现身于世,这从《毗奈耶经》、《阿含经》等中也看得出来。但他们也同样依次于法界中趋入无余涅槃。
例如,有一次大爱道比丘尼见佛陀示现打喷嚏,就祈请道:“佛陀长久住世!”佛陀说:“你不应该这样说,应该说佛法长久住世。佛陀如果长久住世,执著常有的众生就不会生起厌离心。”如是教诲之后,大爱道比丘尼为了忏悔,便与五百位比丘尼一起示现涅槃。以此缘起,佛陀最终也示现涅槃。大爱道比丘尼示现的有些缘起不太好,刚开始出家时,对佛教住世就有影响,最后示现涅槃时也是如此。
大爱道比丘尼涅槃之后,过了几天,目犍连、舍利子到饿鬼和地狱界去,看见外道本师在那里受苦。外道本师求他们回人间时,转告自己的弟子要舍弃自宗,随学释迦佛的教法。二位尊者回去后,舍利子先向外道转告这番话,但因为没有前世业缘,外道徒没有听见。于是目犍连又去转达,外道听后怒不可遏,把他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好,背到祇陀园,悲伤地说:“对我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我听也不愿意听,何况是亲眼见到了?”于是他与八万阿罗汉先行趣入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与七万阿罗汉一起入灭了。
之后,佛陀示现涅槃。有些书里说,当时随佛陀涅槃的,有八千万阿罗汉。此时,按照共同乘的观点,佛陀及其圣者眷属已纷纷隐没,佛法犹如火燃尽后的烟一样,无人传授,受到众天人的讥毁,随后三藏开始逐渐结集。
由此可见,无常是谁也逃脱不了的。佛陀获得了圆满证悟,断除了一切障碍,最终仍要显示涅槃;“神通第一”、“智慧第一”的圣者,尚且抵抗不住无常冲击,更何况是我们脆弱如蚂蚁般的凡夫人了。在此娑婆世界,曾出现过大量断证圆满的佛与佛子,其数多如夜空繁星,然而为了向有常执的众生显示无常,他们皆一一示现涅槃。细思此义便会深深了知:一切万法皆是无常的本性,任谁也无法改变。
当然,对佛陀示现涅槃,我们不能说“佛陀死了”。个别法师讲法时,讲的意思虽然对,但表达方式不合适。有些人说“佛陀80岁的时候走了”,好像在描述一个老年人;还有些人说“佛陀临终时刚好80岁,老态龙钟,非常可怜”,这样来形容佛陀很不合理。要知道,佛陀是金刚身,其本体不生不灭,示现无常只是为了鞭策众生。
现在有些学者对佛陀进行研究时,遣词用句非常非常不对,他们只是把佛看成一个王子,到80岁时人老了,无奈只有离开人间,好像跟孔子、孟子没什么差别,只不过智慧高一点、传法多一点而已。这种认识是很大的误解。我们作为佛教徒,应明白小乘中认为佛是什么样的,大乘中认为佛是什么样的,大乘的金刚藏乘又认为佛是什么样的,对此充分认识之后,才能对佛有全面的了解。我以前之所以翻译《释尊广传》,就是想让大家对佛陀有全面认识,明白佛陀多生累劫的发心,否则,很多人只是把佛当成普通人来对待,示现涅槃就好像一个老年人去世了一样,这肯定是不合理的。佛陀在《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中,曾很明确地说过:“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佛陀在众生面前显现涅槃,只是一种示现,实际上真正的佛陀就是法身。因此,对佛陀的本来面目,大家应从各方面来了解。
如今认识佛教、懂得佛教的人不是特别多,但我们既然是佛教徒,就应通过学习历史,全面、整体地了解佛陀与佛法。比如说,要想了解藏传佛教,就必须通达藏地各大教派的传承历史;要想了解汉传佛教,就应懂得净土宗、禅宗等各宗祖师弘法利生的事迹。然而现在末法时期,有些人对藏传佛教一窍不通,却开口闭口说藏传佛教不如法,有些人对佛教也一无所知,以分别念随便臆测佛教,然后对佛教的言行思想加以诋毁,这都是非常愚痴的行为!
(注:本文选自索达吉堪布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