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佛缘网
初识佛法须知 佛学的真面目 法苑谈丛 教规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
主页/ 初识佛法须知/ 文章正文

楞严经·卷三|阿难关于非因缘非自然的疑惑(20)

导读:楞严经·卷三|阿难关于非因缘非自然的疑惑(20)根据天台的判教,释迦牟尼佛有五时说法。而《楞严经》是在第三说法时期。由于此前佛陀已经讲了十多年的小乘经典,而因为先入为主的缘故,对于佛陀关于非因缘、...
楞严经·卷三|阿难关于非因缘非自然的疑惑(20)

根据天台的判教,释迦牟尼佛有五时说法。而《楞严经》是在第三说法时期。由于此前佛陀已经讲了十多年的小乘经典,而因为先入为主的缘故,对于佛陀关于非因缘、非自然的了义说法,阿难难免心存疑惑。于是他请求佛陀的进一步开示。

继续边读边聊《楞严经》。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如来常说因缘和合,说一切世间的种种变化都是因为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显发出来的。为什么现在如来将因缘性和自然性二者都排除摒弃了呢?我如今不知这义理之所属,惟愿如来垂怜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的无戏论。”

四大和合:古代印度认为世界是由四大元素构成的。地、水、火、风这四大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元素。比如说,人的身体是由四大和合而成的。骨骼、指甲、毛发等坚相为地大,血液、涕唾、体液等润相为水大,身体的热能、温度等热相为火大,呼吸(外风)、大脑的思维活动(内风)等动相为风大。如果四大调和,则身体健康;四大不调和,则出现病态。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这时候,世尊对阿难说:“你先前厌离声闻、缘觉等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道,所以我现在为你开示第一义谛。你怎么还将自己缠绕在世间的妄想因缘这个戏论上呢?你虽然多闻,如同说药之人,当真药现前时,反而不能分别,如来说你真是可怜。你现在谛听,我当为你分别开示,也令当来修大乘的人能够通达实相。”阿难默然,承受佛之圣旨。

阿难向佛陀请求第一义谛的成佛大法。然而阿难多闻第一,记性又好,在听佛陀宣讲楞严大法的过程中,总是记得佛陀过去所宣讲的小乘法义,并拿它们来和楞严法义比较。由于不能保持空杯心态,因而迟迟不能契入真如实相。

这里的“而自缠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很多学佛者就是喜欢“而自缠绕”,并为此产生了许多无谓的争论。其中最典型的语句就是:我曾听某大德是这样说的,所以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或者是,我曾见某本佛经上是这样说的,所以你这样是不对的。

楞严经·卷三|阿难关于非因缘非自然的疑惑(20)

其实,无论是大德的言说也好,佛经的文字也好,着大德的言说相,着佛经的文字相,本身就已经与无形无相的真心本性背道而驰。如此着相而修,是无法真正觉悟的。说起着相,也要注意,如果着“不着相而修”之相,也是着相。但有所悟,也要当即放下,不要在“悟相”中而自缠绕。


关于实相,即是真实之相,真实之相就是“一心三藏”。根据宣化上人的解释。实相即第一义谛,即如来藏妙真如性,即我人之真性。实相有三:一是“无相之实相”,无虚妄相,一真平等实相,即空如来藏;二是“无不相之实相”,并非无相,只是随缘现一切相,即不空如来藏。三是“无相无不相之实相”,即空不空如来藏,亦就是说妙有真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实相是“三为一体”,不可以相互割裂。能割裂者,即非实相。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阿难,如你所说的,地、水、火 、风四大和合显发世间的种种变化。阿难,如果那个大之性体不和合,则不能与其它诸大混杂合和,就如同虚空不合诸色相一样。如果四大体性能和合,则等同于变化,而且这变化始终相辅相成、生灭相续。从生到死,从死复生,在这生生死死之中,就如同旋火轮一样,没有休息。阿难,就如比是水凝结成冰、冰融解成水般的循环着。”

四大体性,有和合,有非和合。比如虚空之非和合,不能合种种色相。如果虚空能合色相,椅子已经被阳台上的虚空和合了,你如何能将椅子从阳台搬到屋内呢?而谈到和合,比如人的色身,乃四大和合而成。它的生老病死,如同旋火轮一样没有休息,如同水冰循环一样,没有止境。

关于“如水成冰,冰还成水”,道家有一个类似的说法“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依此说法而修行,或许可以暂时养生,但要明心见性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的形和气,都是在相见的范畴。既然有形相,如何能见到无形无相的真性呢?

提到因缘,就免不了谈到和合相。佛陀指出,无论是和合相,还是非和合相,都不是真实法义。接下来,佛陀从七个角度,分别阐述因缘和合相的虚妄。

当觉《边读边聊楞严经》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