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教育这桩事情,在全世界,以中国人的经验最丰富,特色就是家庭教育。谁教导?最主要的老师,就是母亲!孔子是母亲教出来的,孟子也是母亲教出来的!他给我们做了好榜样。一定要知道,婴儿出生二、三天,虽然不会说话,可是他已经会看会听,看到这些大人在他面前言谈举止,自然落下印象。这个印象根深蒂固,一般人常讲先入为主,第一个印象最重要。他跟谁最亲近?跟母亲最亲近,所以母亲的印象就影响这个小孩的一生。
中国最早的教育是胎教,做母亲的人在怀孕的期间,言行、举止就要很谨慎。为什么?影响胎儿。在中国史书里面记载,实行胎教第一位就是周文王的母亲。在中国朝代当中,周朝历史最长,有八百年。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他的祖母太姜,周文王的夫人叫太姒,所以在中国社会称妻子为「太太」,太太两个字从周朝开国时候来的,这三太都是圣人,教出许多圣贤的子孙。 称太太是称圣人的母亲,母亲会教!我们在史书上看到,太任怀孕的时候,就是怀周文王时,在这十个月中,「目不视恶色」,就是不好看的东西不看,因为会影响胎儿;「耳不听淫声」,不善的音声不听;「口不出傲言」,说话都柔和,没有粗暴。她都能注意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会影响胎儿,所以在怀孕的时候心平气和,唯善是从。真正做到了纯净、纯善,生下来的小孩就是周文王。我们知道文王是圣人,母亲是圣人,所以养出儿子是圣人。 在一般人家,家教没有那么早,怀孕的时候虽不能像太任一样认真去注意,但是也都懂得这个道理。小孩生下来之后,母亲对他的教养非常重视,这是中国人的教育。所以从小就扎下伦理道德的根,他一生都不会变坏。由此可知,妇女的责任重大。上,她对父母、公婆,跟她的先生;下,对儿女、晚辈,周边还有妯娌、姑叔这些关系。真正能够落实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定能够帮助家运!家和万事兴,整个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和谐、世界的和谐,要从家和做起。家都不和了,你想国家、世界怎么能和平?所以我们从事世界和平工作,我就把这个理念,中国的传统,对全世界介绍。这几年也产生了一点效果,所以重要的国际和平会议,他们会主动来邀请我。 由此可知,中国教育确实有五千年的历史、经验、智慧、方法与内涵,五千年的成果。这是任何一个有智慧、有远见的人,都不会疏忽的。中国人是怎么教的?教什么?我也常常说,圣贤是教出来的,佛菩萨是教出来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恐怖分子还是教出来的,看你怎么教法!你用善的去教,他就变成善人,你用不善,他就变成恶人。所以《礼记.学记》里头有两句名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把范围缩小一点,「成家立业,教学为先」,你懂得吗?从成家立业,教学为先,然后推广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然后再扩大,世界和平、化解冲突,教学为先。教学太重要了! 总而言之,化解所有冲突,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人跟人的冲突,人跟事、人跟物的冲突,怎么化解?教学。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我们天天都在接受教育,天天都在做教学工作,这就是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的缘故。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大,讲到最后是宗教教育,那是教育达到究竟圆满。可是现在一般人还没有这个认知,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达到这个境界他就明了了。 说到中国自古流传下来著名的家教、家规,这一类的著书非常丰富,有几十家之多。而在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秀才编的《弟子规》,《弟子规》是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编得好。三个字一句,全文三百六十句,总共一千零八十个字。以孔夫子的一句话做为纲领,「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夫子这句话做纲,采取各家的这些家教、家规编成了纲目。 教谁的?不是教小孩的,是教做母亲的人。因为小孩从生下来到三岁还不懂事,不会念书,母亲要把《弟子规》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出来。做母亲的人,对于长辈,对于公公、婆婆,对于自己的父亲、母亲,做出孝顺的样子让小孩看。他就都记在心上,都有深刻的印象,这是真正的身教,她不是言教,然后你才晓得妇女之伟大。如果我们中国在这个时代,再能出现几个孔子、出现几个孟子,不但中国兴旺,全世界人都有福!靠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