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话“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我们总说烧香拜佛,拜佛和烧香总是连在一起的。许多善男信女经常到寺院在佛前烧香磕头,祈福祈寿祈子,祈求升官发财、姻缘美满、万事胜意。作为一种善意的精神寄托,无可厚非,但是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这是为何呢?为什么刚好是三炷香,而不是四炷香,五炷香,六炷香......呢?这中间究竟有什么含义呢?
数字3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字,虽然3不像6有六六大顺,8有发财这样的含义,但是3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香,最早可追溯到各个不同大洲的原始群落,那时开始焚烧香蒿等。在早期作为祭祀、除秽之用,无论琴茶,焚香都是收敛心神,平和淡静之心境。而礼佛之香,是拜神香的使用的延伸。香用来祭拜祖先神灵的记载最早是从汉武帝开始。此后,“香”在传统文化之中便有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含义,也表现出“修养身心”的精神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就是敬天,敬地,敬(圣贤)人。给祖先敬香就是先敬天敬地,第三炷香就是敬祖先。在道教就是敬“道、经、师”三宝,就是太上无极大道、三十六部尊经,以及玄中大法师。或是“道香、德香、无为香”,以此消“心、身、口”三业。在佛教就是敬“佛、法、僧”三宝,就是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诸佛的教法、依法修行的僧众。也代表修持“戒、定、慧”三无漏学。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妙香是修行中不可缺之物,佛经中就有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三昧的作用。末香就是香木的粉末,因为香末可以点燃熏臭,也可以加入油料,涂抹人身袒露之处,用来防止虫咬。线香的制作十分纤长,所以称为长寿香。有时,将线香在干硬之前弯“福、禄、寿”等字形的“福寿香”,可以在喜事庆典的场合中使用。瓣香是香檀木的碎块,上等檀木是香中的极品。
宫廷、佛教、圣事、圣地需要,从实用发展到神圣。由于焚香质的变化从而推动和促使焚香器具的迅猛发展,故制造出各阶层需要、花式繁多的焚香器具来,满足焚香者信奉、理念、心愿和愿望的需求。很多东西,中国人会给习惯赋予更多意义,有了意义习惯才得以传承,一种习俗的存在都会有一种说法,一种文化的内涵,不然这个习俗是没有生命力的。有了这些被赋予的意义和说法,一切就约定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