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若想逛街善缘,就要多行布施
佛教非常重视结缘,不但结缘还要结善缘要广结善缘。但是怎么做到,才能算广结善缘呢?其中布施很重要,其实布施就是结缘。
在“六度”里头,非常的强调布施,第一个度就是布施,你布施多了,这个缘自来就会愈好愈多。所以我们佛教有财施、法施、无畏施,就是不论是金钱、物质、佛法,乃至精神上都给予众生安慰。能够帮到别人就是让别人得到好处,这个都算是结缘了。“六度”里头所以强调的是第一是布施,就是在“四摄法”中讲的第一个还是布施。当然佛教还有比布施更好的,那就是供养啊。“供养”就是布施的高层面了,因为我们布施总有点啊给人家,经常说“施比受更有福”。就是我高你低的感觉,有同情心在里面,有施舍的意思,那供养就不一样了。供养是我布施给你供养给你,你在上面我在下面,就是你高我低你尊我卑,所以我们佛家处处讲求“内心谦下,外形于礼”,唯有内心谦下了,我们才会消除贡高我慢,才不会有这种分别心。
因为计较啊我们经常都是,因为你多我少,你有我无,你短我长,所以起烦恼。或者心里头总觉得人不如我,我比别人优胜,这些都是一个骄慢心。对我们修心都会造成很大的障碍啊,我们布施的时候有优越和骄傲的感觉,供养就失去了很大的意义。只能做为一种福德,那个不能做为功德。做为功德的话,我们这个可以累积下去,我们不但能消除我们这种贡高我慢的心,我们还可以把这种布施推广,只有舍真正的舍才会得。舍得,舍得,很多人就是不舍得,觉得我自己辛苦了这么久,怎么拿去给人家呢?就是不舍得。其实大家要知道,布施是出于我们的心,我们布施的金钱也好物质也好,或者其他的也好,都是因为我们讲求三轮体空,就是没有布施的自己,也没有布施的中间物,也没有布施的对象,那我们这样做的话就是心无挂碍啊。我们有挂碍我们老是在记住,我对别人做了什么,如果你没有挂碍的话,那你慢慢慢慢的你心里头就很坦荡啊。很自然,那你的心无挂碍,这就是我们佛教啊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当然布施以前也有个笑话啊。这个笑话是怎么样呢?从前有一个人他生前非常的吝啬,可以说是一毛不拔呀。从来也没想过布施,生前只想占人家的便宜。所有的好处都让他自己拿走了,也就是说一生里面,从没有便宜过任何一个人。有了便宜都是他自己占尽了,一般人啊总会舍一点施一点。他真的是一毛不拔呀,最后他死掉的时候去见阎罗王。阎罗王就问他两句话,他说你喜欢“吃人家的”?还是喜欢“吃自己的”?当然了他是本性难移啊,想都没想就说了,我喜欢吃人家的不喜欢给人家吃。说完他就投胎去了,这么一转世啊转到哪里去呢?转到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里去了,他的父亲是一个佃户。什么是佃户呢?就是没有一文钱一分地,投身到这个家庭以后他终于明白了。但是回答阎王爷的时候啊说错了话,原来是“吃人家的”,就是投胎转世的佃户人家。穷得什么也没有,给人家去做工做劳役去赚钱,而大户都是给人家吃的。当然给人家吃的也不能吝啬,有的时候该施舍就施舍,该宽容就宽容,所以啊人家说以后他就知道了。再转世就给人家吃,所以我们今天也是如此,如果说我们想着吃人家,那我们将来可能转世的时候受影响。如果我们给人家吃,那可能是将来转世得到好处啊。否则的话你后悔就已经太迟了。
佛教讲的是因果,如是因如是果,布施就是培养我们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