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严宗的染净善恶观与妄尽还源的修行路径编辑:杨维中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以“性起”说为根基的华严宗,便于解释净法的生起而拙于说明染法的存在。为弥补此拙...
近代中国对传统佛教的反思与日本的“批判佛教”驳议明清以来,佛教中衰。而近代佛教的复兴,一方面成为现代佛教振兴的开始,另一方面也为现代佛教留下了许多有待于我们去解决...
论新罗顺之禅师对沩仰禅法的发展作为仰山慧寂的嫡传弟子,新罗僧人顺之不仅精通沩仰禅法而且将其传入新罗,更重要的是,其承续师说而有所创新的理论著作丰富了唐代沩仰宗的禅法体系...
近代佛学巨擘范古农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论略中国近现代佛学复兴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居士佛教的兴起。在家居士不仅仅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佛法的信受者和襄助者,更重要的是作为弘法讲经授...
佛教所言的“心性”,简单而言,就是指众生的本性或称之为心的本性。佛学惯常使用的“众生”概念是与其三世六道轮回理论相联系而界定的,实际是指六道轮回之中的一...
结语:唯识宗的消亡及唯识学的传承依照公认的宗派标准,法相唯识宗至智周的弟子为止,传承第五代,在中国最终消亡了。尽管有很多材料证明,唯识宗所依据的佛教经典一直有僧俗研习,甚至说北...
杨岐方会的禅学思想及其门下弟子作为杨岐派创始者的杨岐方会,在其生前地位并非非常显赫,但在其身后却兴起了一个强盛的禅宗派别。在以其同门黄龙慧南为宗祖的黄龙派势力渐衰的情形...
论《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佛学思想编辑:杨维中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考释了《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在中土的传播情况,并指出在早期的十几...
杨岐方会的禅学思想及其禅风杨维中: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2010年11月22日,首届圆悟克勤禅师暨“茶禅一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昭觉寺隆重开幕。南京大学哲学系、...
导读:法显大师与《佛国记》《佛国记》是东晋高僧法显所撰写的记述其西行至天竺求取佛教经律文本并且返归中土的艰难历程的一部名著。《佛国记》以自己西行的历程为线索,以西域以及...
心性本体与道性道体:中国佛教心性论对道教心性论的影响起步早而且较为成熟的中国佛教心性论对于道教心性论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事实,学者本来一直是认可的。但是,近年来,随着道教...
建国以后大陆禅宗研究方法论的两次转向述评编辑:杨维中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论文将1949年之后,大陆半个世纪的禅宗研究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进行评述:第一个历史阶段(1949&...
四祖道信大师《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校释导言作为“东山法门”的开创者,道信在中国禅宗史上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尽管由于时间的久远、资料的遗失,妨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