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印法师

"

释传印法师,字月川,名毓岱,1927年1月30日生,俗姓吕,原籍辽宁省庄河县。1954年于江西云居山出家,1955年受戒,亲近虚云老和尚,蒙授沩仰宗法系第九代传人。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2010年2月3日在北京闭幕,传印法师当选新一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研究生导师、庐山东林寺方丈。

传印法师近况_传印法师最新消息_传印法师准提咒_传印法师简介

传印法师近况_传印法师最新消息_传印法师准提咒_传印法师简介

传印长老在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在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

Speech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Third World Buddhist Forum

(April 26 , 2012 / Hong Kong Coliseum )

Delivered by the Most Ven. CHUAN YIN / President of 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hina

诸位长老、各位嘉宾:

Most Venerables, Venerables, and Distinguished Guests:

群贤集香江,因缘极殊胜,诸佛生欢喜,龙天降吉祥。今天的香港体育馆,佛顶真骨亲临,各国高僧汇聚,三宝慈光护佑,众善因缘具足,共同成就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可谓希有难得,令人欢喜盈怀!祝福与会嘉宾及大众,法喜充满,身心自在!

As Buddhist dignitari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re gathering here in Hong Kong, the conditions thus converged are extremely distinctive by nature, blessed by all Buddhas and with auspicious wishes from heavenly gods at the same time. Here in the Hong Kong Coliseum, greeting the arrival of the enshrined sacred skull relic of Lord Buddha, we see an assembly of eminent monks and dignitarie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compassionate light of triple gem, collaborative efforts arising from magnificent conditions have succeeded in bringing forth the third World Buddhist Forum. That can be called a rare achievement which delights everybody to the full. I would now like to extend my best wishes to distinguished guests who participate in this forum and the general public. May you all achieve full blissfulness in dharma delight and a carefree body and mind!

和谐世界,同愿同行。进入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物质文明,成就空前,但内心的执着烦恼,外在的冲突纷争,却有增无减。追求内心宁静,实现世界和谐,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自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始,我们始终围绕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人类社会的伟大愿景,以佛陀的教导为核心,积极探讨人类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Sharing common vows and aspirations, w e concordantly aspire to, and work for a harmonious world, whilst stepp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 The achievements of mankind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material progress are unprecedented. However, afflictions and attachments in people’s mind and conflicts in the external world are on an unceasing increase. Searching for inner peacefulness and achieving world harmony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shared aspiration of mankind. Ever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World Buddhist Forum in 2006, we have preoccupied ourselves with this great mission of the human society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world of sustainable pea c e and shared prosperity. With the teachings of Lord Buddha as the nucleus, we strive to explore how humans can attain harmony within t heir own selves, between themselves and other fellow humans, and between humans and the ecosystem.

和谐乃人类共同心愿,世界乃众生共业所感。惟有大众同生无住清净之心,同发自觉觉他之愿,教内人士同行上求下化之六度万行,社会大众同行自利利他之众善义举,方能成就清净和谐之世界。结合当今现实,具体而言:大众同行感恩,人人自净其意,方能人心和善;家人同行奉献,个个敦伦尽份,方能家庭和乐;人我同行惜缘,事事自利利他,方能人际和顺;自他同行包容,彼此深信因果,方能社会和睦;相互同行尊重,东西多元共生,方能文明和谐;利益同行分享,心怀慈悲喜舍,方能世界和平。总之,世界大众同愿清净和谐,同行利他众善,则和谐世界可成,人间净土可期。

Harmony is the shared aspiration of all humans. The world is influenced by the collective karma of all sentient beings. Only when people actualise hand in hand a calm mind of non-attachment and jointly seek to develop the vow of enlightening the self and enlightening others, and only when Buddhists practise hand in hand the Six Paramitas to seek the Buddha Way above for benefiting all sentient beings below, a calm and harmonious world can then be accomplished with the general public engaging themselves in unison in the universal charitable act of perfecting the self to benefit others. In the context of today’s circumstances, practically speaking, if we all carry with us an attitude of gratitude and cleanse our thoughts hand in hand, we may then find a peaceful and benevolent mind in people. If family members practise offering hand in hand, everybody observing the ethics and discharging his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ies, family harmony and happiness can be achieved. If we cherish the pre-detestined relationship of walking the way hand in hand with others, while sticking to the principle of benefiting the self to benefit others in every matter, harmony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an be achieved. If we are tolerant with each other, concurrently harbouring a common and deep faith in the doctrine of cause and effect, we can then have a peaceful and harmonious society. Mutual respect between us and others in tandem with multiple symbiosi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can then bring about a harmonious civilisation. Equitable sharing of benefits among us with a regard for the Four Immeasurables of impartial compassion, loving kindness, joyfulness and equanimity can then bring about world peace. In summary, when the world public all aspire to peace and harmony in practising the universal charity of benefiting the self to benefit others, a harmonious world can then come into being in anticipation of a pure land for mankind.

切愿教内外诸位长老大德、贤达善士,藉世界佛教论坛之胜缘与平台,对话研讨,切磋交流,凝聚智慧,汇集力量,为增进人类福祉,促进世界和谐,为正法久住世间,众生共成佛道,同愿同行,携手并进!

On the occasion of the World Buddhist Forum brought about by good karma and the platform it now provides, I very much look forward to fruitful dialogues exchanged and discussions conducted among venerable masters of great virtues as well as eminent and altruistic celebrities through agglomerating wisdom and focusing strengths with a view to enhancing the happiness of mankind, advancing world harmony, ensuring the long existence of proper Dharma in the mundane world, and helping all sentient beings to achieve enlightenment together with the same aspiration in advancing the same path hand in hand!

为纪嘉会,谨拈数语,藉抒芜怀:

For the celebration of this grand assembly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happiness with a few verses as follows:

香海论坛殊胜缘,良辰嘉会聚高贤。

The Forum in Hong Kong represents the realisation of good karma; the elegant meeting on an auspicious day sees a gathering of eminent personalities.

同心同德同商讨,同道同行同愿坚。

Discussions are conducted on shared intents and shared ethics; the shared mission is strengthened through walking on the same path hand in hand.

淑善觉音播四海,光华慧日丽中天。

Sweet voice of the Buddha is broadcast around the world; brilliant wisdom-sun adorns the sky at high noon.

佛慈普被三千界,天下太平民永安。

Lord Buddha's c compassion blankets the three thousand realms; pan-global peace ensures people’s ever-lasting well-being.

谢谢!

Thank you !

...查看更多
传印长老楞严经

拾.别解文义

依照贤首宗判教,有十门分别,前边那九门已经讲完了;由“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这儿,乃至于到最后边,这是第十门“别解文义”。别解文义里边,“如是”就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室罗筏城祇桓精舍”是“处成就”;再加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乃至于后边“大阿罗汉”、“诸大菩萨”,这叫“众成就”。佛所说的经,不是杂乱无章的,不是随随便便的,哪一部经前边,都要有这六种成就。因为有六种成就,才可以成立这个法会而说法;如果六种不成就,不能说法。

现在讲到经文上,希望每一个人都特别注意。以前所讲的那些道理是前方便,现在正式讲经文了。道安法师将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就是在经前面所作的一篇序文;正宗分,就是说这部经里的宗趣;在经的后面,劝一切人流通这部经典,这叫流通分。

A1.序分A2正宗分A3流通分A1分二

传印长老楞严经

B1证信序B2发起序B1分二

C1先明五义C2广列听众

今C1

传印长老楞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如是我闻:“如”当个“信”字讲;又者,这个“如”是“指法之辞”,就是指明了这个法。“是”就是这一部《楞严经》的文。就说:“像这样的法──《楞严经》这十卷的文,这部经上所说的这个法。”“我闻”,是我阿难亲自听见佛说的。所以这叫“如是我闻”。

又者,“如是”就是“信成就”。凡是佛所说的法、所说的经典,在经前边都有六种成就,这六种成就:(一)信成就、(二)闻成就、(三)时成就、(四)主成就、(五)处成就、(六)众成就。

(一)信成就。为什么要有信呢?“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是道的根源,功德的一个母亲,它能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这个“信”,是特别特别重要的。又者,“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佛法就像海那么大,这个海你用旁的方法是进不去的,只有用“信”字,才能到这海里边去,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所以这个“信”是最要紧的。好像我现在讲经,你们在这儿坐着听,我讲的话你一定要相信,不要生怀疑心;你若一生怀疑心,我讲得对,你也认为是不对了。为什么?因为你没有信心。你若有信心,我就讲错了,你也会说:“啊,这讲得都对!很有道理的。”为什么我讲错了,你都认为很有道理呢?因为你有一种信心。你若没有信心,讲得对,你也认为它不对;若有信心呢,我讲不对,你也认为它对。那么究竟我讲得对不对呢?我告诉你们,你不要害怕!我不会讲得不对的,我一定会对你们讲对的,我只不过这样讲,主要是你要有信心,坚固你的信心。你不要信你自己,你要信我!我告诉你:“《楞严经》是非常之好。”你也想:“啊,这是好的!”你同意我这个说法,这就有信心,这就叫“信成就”。

(二)闻成就。你有了信成就,我说出来的,你还要听。你光有信心,我讲经的时候,你跑了,跑到花园去了,或者跑到某一个咖啡店去饮杯咖啡,等你回来,我讲经的时间也过了,那就不是“闻成就”了。你在我讲经这段期间,咖啡也不饮,甚至于没吃饭都不饿了,一定要听这个经。好像昨天这位白小姐,已经生病了,我叫她去休息,她心里还挂着,说是:“等你讲经的时候,叫一个人来叫我。”我说:“不要叫人来叫,我可以来叫!我亲身来叫你,你现在休息一阵子!”等到讲经的时候,我向她打招呼。她那时大约还有点病痛,这病痛大小我是不知道,你问问她自己,她会知道的。不过我看她脸红红的,好像还有点不舒服;但是她也来听经了,这就是闻成就,带着病都要来听经。你说,若没有诚心、没有真心,能来听吗?这就是证明她有一种诚心!

她由西雅图把一只狗也带到三藩市来,为什么带一只狗到三藩市来呢?因为她爱那只狗,对那狗放不下;可是到了三藩市这儿来,又觉得不方便,于是把这只狗又用飞机送回去了。你说这岂不是没有麻烦找麻烦?为什么那么舍不了狗,现在又舍得了呢?这就是因为听经的力量,比爱那狗的力量大一点;这也可以证明有一种闻成就了,有一种真正的诚心。

不单这白小姐有诚心,我相信你们每一个人,从西雅图千里迢迢来到这儿,这都有一点闻成就;所以我就无论如何,也要成就你们这种闻成就。你们有信成就,我也成就你们的信成就,又成就你们的闻成就。

传印长老楞严经

(三)时成就。可是你们有了信心,又有了闻成就这种心,若没有一个时候,也没有办法来听这经。你们每一个人,有的读书、有的做工;读书的,也没有时间来听经;做工的,一天到晚挂着要去赚钱,所以也没有时间听经。于是大家就商讨,在这暑假的时候,有的不到学校去读书的,就藉着这个机会来研究经典,并且读诵中文;这一方面可以把经典研究明白了,一方面把中文也学会了。你要是不怕难的,可以照着中文的经典,把中文都写下来。你说这多么好呢!把中文也明白了,把经典也学会了,这个利益太大了!所以这叫“时成就”,要有一个相当的时候。

(四)主成就。就是说法的主。有一个“时候”了,又要有一个“说法主”。好像你们要听经,没有人讲;你请美国的法师,他讲的和你讲的是一样的。他所讲的,你也都懂,那么你要他讲做什么呢?所以要找一个说法的主。于是就把我从这个“坟”里边拖出来了!本来我叫“墓中僧”,这回又出来和你们大家见面,讲经说法,这叫一个“主成就”。那么这一部经上这个主是谁呢?是“佛”。佛是这部经上的主成就。

(五)处成就。那么说法的人也有了,这就可以说法吗?还是不可以的。怎么样呢?又得要找一个地方,才能讲经说法。你若没有地方,说:“那花园那么大,可以到那儿去讲!”你讲一天、两天可以,你讲三天,恐怕政府就要来拉你了,说:“这是公共的地方,你一个人不能霸占这个地方!”就不可以讲了。所以又要有一个相当的地点,这个地点就叫“处成就”;这个处所已成就了!本经这个处,就是“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就是“祇桓精舍”,这个地方是个处。

(六)众成就。前面这五种成就了,还不行,还要“众成就”,又要有一些人来听。譬如,主也有了,处也有了,信和闻、时,这都可以了,唯独就没有人听。我讲经一定要有人听的,没人听,说是给桌子讲、板凳讲;讲是能讲,但是它们会不会听呢?这是一个问题;所以这又要有众成就。现在从西雅图这么远来这么多人,这是众成就。本经的众,就是“大比丘和菩萨”这一切的听众。

“我闻”这个“我”,是阿难自称的“假我”。“我”有四种:(一)凡夫“执着的我”,凡夫执着我有这身体。(二)外道说:“我就是神!”这是个“神我”。(三)菩萨有个“假我”。(四)佛才有一个“真我”。

凡夫执着这个“我”,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的了。其实这个身体就好像临时住的一个旅店(hotel),你住在里边,终究是要搬家的,不是可以永远在这儿住的。可是一般凡夫就不知道这个道理,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了,又要吃好的,又要穿好的,又要享受,住的房子也要美丽,所有的环境都要美丽。为什么?就因为要帮忙自己这个臭皮囊。

这个身体是个臭皮囊啊,很臭很臭的!你不相信?你看这个身体:眼睛就有眼眵,这是不干净的东西。耳朵又有耳垢,也是不干净的东西。鼻子里就有鼻涕,也是不干净的东西。口里就有口水,又有痰,这也是不干净的东西。你若三天不刷牙,哦,口里就臭得不得了!你四天不沐浴,身上也臭得不得了。甚至于你若出过汗,一天、两天身上就放臭了。大小便,这也都是不干净的东西。所谓“九孔常流不净”,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加上嘴巴,再加上大小便,所流的东西都是不净的东西。你说,这个身体有什么可爱惜的呢?你给它穿上好东西,擦上香水,为它忙得不得了!好像那些欢喜打扮美丽的女人,又搽口红,又搽粉,又要给它吃,又要给它穿,一天到晚为这个假躯壳忙忙碌碌。等到死的时候,它一点人情都没有的。它不说:“哦,你对我这么好,我多活几天,陪一陪你!”它不肯的,所以你说这个身体有什么好啊?

但是凡夫就执着这个身体是他的了,说:“哦,这是我的身体。你打我?我才不能答应你呢!你骂我?你为什么要骂我?”究竟“你”是谁呀?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又说人家骂他了,又说人家打他了。根本他没有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以为这个肉体是“我的”了。其实,那个灵魂才真正是“我的”,那个自性才真正是“我的”。可是他找不着、看不见,也不知道找,就以为这个就是对了,为这个身体忙忙碌碌。

我举一个例子:就好像厕所,你给它穿上美丽的衣服,挂上美丽的东西,把厕所装饰得非常地美丽。可是你装饰厕所,无论你把它收拾得怎么样漂亮,那里头也是装臭东西的,是不干净的。我们人这个肚皮里头,你说是不是不干净的东西?所以你要是太为自己做打算,这是未免没有算过这条数了!不会算数的人,才专门为自己忙忙碌碌的!所以我不为自己忙,我是为人忙;我是愿意人家有什么事情叫我帮忙,我去帮忙的。那么以上所谈是凡夫执着的“我”。

“如是”是信成就,“我闻”就是闻成就。本来是耳闻,为什么不说“耳闻”,而说“我闻”呢?因为耳朵根本就不能闻的,能闻的是那个“性”,而不是“耳”,耳不过是一个闻的门户而已。这种闻性是常在的,因为“我”是一身之总,所以就说“我闻”。“我闻”也就是“心闻”,心里头闻见的,而不是由耳朵闻见的。

为什么阿难尊者要有个“我”?阿难尊者这个“我”,是个“假我”之“我”,而不是“真我”。这个“我”,头先讲过,凡夫执着有个“我”──这是我,这个也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一切的物质都放不下,自己的身体更放不下,这是“执着的我”。外道有个“神我”,他说这个“我”是谁呢?就是神。这是外道的一种“神我”,若细分析,那有很多,不要详细讲它。

菩萨有个“假我”──说那个“我”,是个假的。为什么是个假的?菩萨怎么还做假事呢?因为他无我相,这个“我”,他认为是个“假我”,而不是“真我”。由假才能到真的我上,你知道有假了,才能找着真的;你不知道有假,就找不着真的。我们现在为什么研究佛法?就想要追求真理。为什么要追求真理?因为我们知道世界上一切一切都是假的了,就要在假的上面找真的。所以菩萨认为身体这个“我”,是个“假我”,他要找自性那个“真我”。自性的真我是谁呢?就是成佛。佛才是真我;你若没有成佛以前,你那个“我”都是假的。

所以头先有人问我,菩萨怎么还有“假我”呢?就因为他是菩萨,所以才知道这是假我。若不是菩萨,凡夫说:“喔,你说是假的,我看看!我这个身体最好了,又强壮,又高又大,仪表堂堂,你说我这是假的?我可认为这个是真的。”他看不破,所以就放不下;放不下,就得不着自在。你到成佛,那才得到“真我”了;没有成佛以前,那都是“假我”。这是说四种的“我”。

“如是我闻”,说是如是之法──就是这一部《楞严经》。印度般剌密谛法师把它用细绢写好后,将胳臂割开,藏在里面,带到中国去,翻译成中文。现在这部经又传到美国来,又要翻译成英文了,所以就是这一部经。我告诉你,你现在明白了吗?这“如是之法”,就是《楞严经》这个法。这个法怎么样?这个法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讲的,是佛传授给我的,不是我自己杜撰出来的,而是佛以前讲的法。


...查看更多
传印法师简介

释传印法师,字月川,名毓岱,1927年1月30日生,俗姓吕,原籍辽宁省庄河县。1954年于江西云居山出家,1955年受戒,亲近虚云老和尚,蒙授沩仰宗法系第九代传人。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2010年2月3日在北京闭幕,传印法师当选新一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研究生导师、庐山东林寺方丈。

1947年皈依本县青堆子镇普化寺崇仁法师,研习佛学,嗣即依之剃度出家。

1954年恭诣江西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次年冬依虚云老和尚受具足戒。

1956年起亲侍虚老左右,笔录其开示,蒙授与沩仰宗法脉,赐法名宣传,为第九世。

1960年9月,入学于中国佛学院,1965年9月,本科毕业,复归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任典座兼副寺(出纳)。

1966年9月,“文革”被遣至云山垦殖场城山分场种菜。

1975年正月,于江西省永修县梅棠公社旸岭山崇胜寺遗址结茆偕道友道开师共住。

1978年秋,应邀往诣浙江天台国清寺。

1979年12月,奉调至北京中国佛教协会。

\

1981年春,往日本京都净土寺佛教大学进修,1983年12月回国。

1984年初,于中国佛学院,任教务长,1986年任副院长。

1991年8月,诣天台山下方广寺专修念佛,经三年。

1994年8月,受请任净宗祖庭——江西庐山东林寺住持。

1999年2月,任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

2010年2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3日在北京闭幕,传印法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新一任会长。

2010年10月22日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增补传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3年3月当选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远古到释尊家系》 传印,中国佛学院打印,1986。

《佛陀传记文献》 传印摘译自日·水野弘元着《释尊之生涯》增补版,中国佛学院,手写油印。

《八相成道》 传印编述,中国佛学院打印,1987。

《法上部等四部派差别义》 传印编述,中国佛学院,手写油印,1987。

《佛教僧团组织》 传印手写,中国佛学院。

《六群比丘》 传印编写于中国佛学院,1990。

《释尊因地为雪山大士——舍全身求半偈因缘》 (佛经故事新译),传印试译于中国佛学院,1986,译自《大般涅盘经》。

《现存最古的佛教典籍》 摘自望月《佛教大辞典》第1册699页,手写油印。

《异学沙门——外道六师》 传印编写,1986,中国佛学院打印。

《无着、世亲菩萨传》 (兼论众贤论师),传印编,1987,手写油印。

《印度六派哲学讲义·胜论派补充材料》 (加入《印度佛教史补充教材》之二第54页下),传印编,手写油印。

《龙树、提婆菩萨传》 附录:1、附图:龙树龙宫取经考,参见《妙云集》22册,211页;2、印度佛教思想史之六阶段(梁启超)。传印编,1986,手写油印。

《关于印度佛教史的分期》 传印,手写油印。

《大月氏》 (贵霜王朝),传印编写,1989,手写油印。

《月氏族与贵霜王朝》 传印编写,中国佛学院打印。

《印度佛教艺术》 (收录有儆农、张总、冰心、叶光庭、石学文等人文章),传印编辑,1986,手写油印。

《佛传艺术拾零》 传印编写,1987,手写油印。

《印度佛教流变概观》 传印摘自印顺《印度之佛教》第一章,手写油印。

《笈多王朝》 传印编写,1990,中国佛学院打印。

《笈多王朝》 传印编写,1990,手写油印。

《印度佛教史不容忽视的事情——古印度与西方的交涉》 (附:亚历山大远征图),传印编述,1987,中国佛学院打印。

《印度佛教史不容忽视的事情——古印度与西方的交涉》 传印编述,1987,手写油印。

《阿育王与佛教》 传印编,1986,中国佛学院打印。

《关于世尊年代的推定》 传印,1988,手写油印。

《亚历山大远征印度占领五河地方概况》 中国佛学院打印。

《波斯三征希腊》 传印,中国佛学院打印。

《异部宗轮论述记》 窥基,《续藏》。

《佛灭后至阿育王时的若干历史问题——从南北传佛教文献看》 传印编写,1987,中国佛学院打印。

《关于部派佛教》 传印编译,1986,中国佛学院打印。

《羯磨》 (佛教僧团的办事制度),传印述,1987,打印。

《律学在我国汉地的弘传》 (提纲),传印编写,1990,手写油印。

《天台四教颂略释》 传印编述,1988,中国佛学院打印本。

《天台四教颂略释》 传印编述,1990,手写油印本。

《大乘义章》净土义表记,传印编,1987,手写油印。

《俱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表,传印编,手写油印。

...查看更多
传印法师楞严经

丑二 兼释转难 分二  寅初 满慈执因疑果  二 佛分真妄喻释  今初

传印法师楞严经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当机执众生因性有始,疑如来果德有终。乃言:若此众生所具,妙明觉体,本来自妙,无有世界之碍;本来自觉,无有众生之迷;本来自明,无有业果之昏;与如来返本还元之心,平等一如,佛心比生心,并不增一丝毫;生心比佛心,亦不减一丝毫。 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者:无状即无因无故也。众生最初无故,妄欲加明于觉,遂致从迷入迷,以妄成妄,由妄惑起妄业,依妄业招妄报,忽生山河大地,依报之世界,摄虚空;诸有为相,正报之众生,兼业果。是由本真之心,忽生种种妄法。

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上段执众生因性有始,此段疑如来果德有终。故难云: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妙空即妙性真空,弥满清净,中不容他,复其无物之本体,如摩尼珠;明觉即妙明本觉,虚灵朗鉴,洞澈法界,还其天然之照体,如大圆镜。与众生妙觉明,未生山河等法之前,无二无别。众生既从真起妄,而如来今者,返妄归真,山河大地之世界,有为相之众生,与习漏之业果积聚业习成有漏果,何时复当再生耶?此难全同圆觉经中,金刚藏菩萨第三难:‘一曰一切众生,本成佛道,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二曰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复说本来成佛?三曰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难意全同。所异者彼约烦恼苦因,此约依、正苦果,同是从真起妄也。初满慈执因疑果竟。

寅二 佛分真妄喻释 分二  卯初 喻妄不复生  二 喻真不复变  卯初分二  辰初无明本空  二 万法现无  今初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

此举喻。迷人、乃迷方之人,喻已起无明之众生;聚落、乃人烟聚止之村落,喻如来藏;惑南方为北方;南方实不转为北方,喻迷时从真起妄,真体不变,真不成妄,妄性本空也。

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此辨定迷无所从。故问曰:此迷为复因迷而有耶?为复因悟而出耶?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之迷,亦不因迷有,又不因悟出。何以故下,自行征释。迷本无根者:此迷即指最初一念无明妄动,而为诸法之因,诸法皆因无明而有,而无明更无所因也,故曰‘无根’;又复无体,自体尚不可得,云何可说,因迷而有?断无因自生自之理,此答因迷之难。悟非生迷者:悟迷敌体相翻,悟则非迷,迷则非悟,既相翻,自不相生,云何可说,因悟所出?如明暗相背,云何可说,暗因明生耶?此答因悟之难。 问:‘法中妄从真起,喻中云何不许,迷因悟出?’答:‘法中正不许真能起妄,但说妄依真起,如影依镜现,终非镜体自生也。’此文满慈据喻而答,俨然不错,就法而言,足证满慈于法未彻。迷喻无明,悟喻本觉,无明不因无明而有,不因本觉而出,此为正理。迷本无根,云何因迷者:喻无明之先,本无无明,云何可说因无明有?悟非生迷,云何因悟者:喻本觉与无明,一真一妄,真妄相背,云何可说,因本觉出?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

此辨无明不复起。佛言彼迷于聚落之人,正在迷南为北之时,倏忽也有悟人,辨明南北之人,指示分明,令得了悟,不至将南作北。故问满慈,在汝之意,以为云何?此迷人,纵使先迷于此聚落,既经指示令悟之后,更生迷不?答言:‘不也,世尊!’佛欲令就喻知法,故作是问。 法合:彼之迷人,合从真起妄,有无明之众生,正在迷位之时,忽遇于佛;悟人、即大觉悟之佛,为之指示,令得开悟,悟明真本无妄,断尽无明;于是众生,返妄归真,永不复迷也。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

此法合。十方诸佛如来,三觉圆满,亦同悟后不复更迷也。

传印法师楞严经

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

此详尽前义。此迷无本,即无明无体,同前迷本无根之义。其性彻底元空,亦如迷方之迷,更无所因也。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者:不可作众生未妄之前,本无无明解,当作昔日在众生位中,本无无明,不过相似,有迷时妄觉而已。既曰相似,即非实有,以无明无体故。亦如迷方者,正在迷方之时,本来无迷可得,亦不过相似,有迷时妄觉,惑南为北也。觉迷迷灭,觉不生迷者:诸佛在因地之中,遇善知识开示,无明无体,起智观察,觉得无明是妄,常体即空,则心中无明即灭,以真觉性中,本无无明也。如下文所云,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既觉之后,永不再起无明。亦同迷方之人,倏有悟人,指示令悟,更不生迷也。上二句迷时似有,此二句悟后永无,言正当迷时,已即无迷可得,而况既觉之后,岂复生于迷乎?初无明本空竟。

传印法师楞严经

以上就是传印讲的楞严经,希望大家能有所理解。其实对于楞严经,每个人在理解的时候都有所不同,但只要用心去理解,那么就能领悟到其中的智慧。大家在修楞严经时,如果想了解楞严经的意思,可以观看楞严经全文解释,它会让大家对楞严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及认识。


...查看更多
结语

观看传印法师的书法手迹,一种自然而生的平静之气扑面而来,他的字,也许算不上那么端正,却特别稳重,一笔一画显示出佛家的力量,极具有观赏性和感染力!

相关新闻

最新文章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