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云法师,籍贯天津,法名正合,号惟证,字宗醍,别名浤真,别号祺云。癸亥(1983)年十月初九出生。6岁信仰佛教,9岁皈依三宝。16岁己卯年九月初九于辽宁省西佛福隆寺依上豁下然老法师披剃出家。同年九月十九见行脚比丘三人,心生欢喜大悦,恭敬赞叹。并决心一路前往,共同发心三步一拜沿路参访走学,最后直至文殊菩萨圣地--山西五台山。后跟随台湾能觉法师专修法华经,小乘佛教等。辗转福建地区,台湾地区学习佛教唯识理论和天台佛学。20具足。蒙佛加倍!
如果一天上殿过堂,乃至学习,感觉到疲劳,就得静坐一下,什么都不想,身心放松,此时不作意其他,一心观照念地藏菩萨圣号,或者阿弥陀佛圣号,不要多,就念一百声,字字分明,四肢百骸全放下,最后成静止状态,精神很快会恢复,这是长寿的方法。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解》
【又问曰。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众生。一切众生。若见其身。若睹神变。若闻其说。无不得利。云何世间多不能见。】
诸佛菩萨他有自然业,不假造作自然而现的。业是用,他那个用,大用无边,能在一切处示现,能在一切处利益众生。一切众生见佛身,看见佛的神变,或者听他说的法,都能得到利益。这是无疑了。
所疑的,为什么众生不能得见?云何世间多不能见,这是他疑问的。既然佛有那么大的自然业用,换句话说,我怎么不能见到佛呀?我怎么不能闻到法呀?我怎么不能得度?对佛的自然业用不是产生怀疑了?这是问号。
【答曰。诸佛如来。法身平等。遍一切处。无有作意故。而说自然。但依众生心现。众生心者。犹如于镜。镜若有垢。色像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
诸佛如来,法身平等,遍一切处,没有作意。这是不错的,千真万确的,因为这是自然的显现。但是众生的心不是这样子了,无缘怎么现呢?含义就在这。诸佛的妙法妙力是无边际的,但无缘者难度,不能度,没有因缘。得有水才现,月亮是无私的,哪地方有水,哪地方就现;没水的,它怎么现呢?无缘的现不了。
众生的心像一面大镜子,那镜子本身它有了垢染,灰尘很重,它不能照形相了,色像不能现了。众生心有了垢,法身就不现了。我们就说他无缘吧!现在我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在磨垢呢!我们这个镜子上有垢,我们现在在磨呢!你拜忏也好、礼佛也好、念经也好、闻法也好,都是磨这个尘垢。
诸佛是以法为身,这个法身也现报身、化身,说法身就是报化都具足在内了,所以他平等现在一切处,这是自然的,也没有作意。佛是证得了无为无念而说的自然,但是他得随众生心而现。众生心清净了,那就现了。众生心污染了,不得见故。
感应道交,你得感。
以一切众生心为因,诸佛现身就叫缘,等因缘和合那就现了。镜子若有垢,你照相就照不见了。镜子若无垢(照相则现)。众生心若有垢,佛身不现;众生心若无垢,见佛闻法,了脱生死。
...查看更多菩萨独处,心系众生
问曰:“菩萨之法,正以度众生为事,何故独处空山,弃舍众生,闲居自善?”答曰:“菩萨身虽舍离,而心不舍。如人有病,将身服药,暂息事业。病差,则修业如故。菩萨亦尔。身虽暂舍众生,而心常怜愍。于闲静处,服禅定药,得实智慧,除烦恼病,起六神足,还生六道,广度众生。”(智者大师《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修禅波罗蜜大意第一》)
差,同“瘥”,病愈,读音chài。
闭户静修,不一定就是小乘。出门弘法,不一定就是大乘。一个人,究竟是大乘行人,还是小乘行人,取决于他的发心,而非外在行为。发心正,行一切法皆正。发心邪,行一切法皆邪。发菩提心,无论闭户静修,还是出门弘法,都是大乘行人。发出离心,求个人解脱,无论闭户静修,还是出门弘法,都是小乘行人。发外道心,无论闭户静修,还是出门弘法,都是外道行人,非佛法中人。
修道的时候要有助道因缘,什么是助道因缘呢?
你修道的时候要穿衣,也要吃饭,也得有个住处。这就是助道因缘,资助你修道的缘。
没有所依的资粮,这样去修行是成功不了的。你要想修定,得先备办资粮,得先准备好,这是修道的前方便。你要想得定,得先有一个处所啊!但是这个处所烦乱是不行的,必须得有个处所。
还得有人护持。你得有护法啊!你要修定,就说闭关,把你关到屋子里头去了,得有人给你送饮食。闭关了,你是清净的,衣食住行有了,不要操心了,还得有人照顾。这样子才能够使你不再起心动念,不要有杂务的干扰,心里头不要胡思乱想,把杂乱的都能放得下,这就是行道的资粮。
还有法。更重要的是法的资粮,你要修定,得先修四加行。修任何法,要先修加行法。加行是说你证道之前要修定,或者四禅八定,或者楞伽大定。受过戒的人,回照一下,你连五戒三归都清净不了,那更不要说比丘戒、比丘尼戒。即或是没有违犯根本戒,细行都有犯的。忏悔掉没有?忏悔清净没有?在修定前一定要先修忏悔法,不然你修定是修不成的,会有扰害的。
还得把业障消除,停止一切作业。
假使没有资粮的话,处所不净,干扰会很厉害。没有人照顾你,你心里就生起妄想了,不能不想啊!有妄想了,你修定要怎么修啊!心里不能有一点的妄想!环境的关系,修定的环境,那你就得准备好。你不准备好啊!定修不成的了。你饿着肚子,你能修道吗?吃了这顿没下一顿,心里不想吗?
你静坐的时候,静下来什么都不想,衣食住行都不想。闲静其心,这是第一个。找一个寂静处,安闲的没有干扰,这还不是住山林哪!在佛说的比丘住山林的时候,修道的时候,如果没有定力的话,你就去住山林,你会恐怖啊,你修不成啊!除了野兽的恐怖,还有很多的恐怖现相。
我们过去的祖师以他修道的经验说,没破参不住山。你没破参的时候,没明心见性的时候,不能住山。那个山是指着住茅棚,没有人烟的地方,不是我们这山里的大庙,是那样的住山。山林是寂静处。山林的干扰很厉害,有野兽,有这类的干扰,让你的定得不到。
想修定,要戒根清净!如果破了戒,戒根不清净,身口意三业不清净。如果三业不清净的时候,你会有热恼。在你修的时候,会生起烦恼的。犯了戒,你所行的破了律仪了,破了戒就是行恶行了。那还能得定吗?行恶行不能得定的。怎么办呢?把那业忏悔掉!怎么证明我忏悔清净了呢?要见相好。《占察忏》就告诉我们,能见到相好,或者见到地藏菩萨,你所有的罪业都清净了!這不止一个业了,还包括意业。
戒是什么意思呢?防非止恶,保护你的,犯了戒了,破了戒了,保护的没有了,那叫行恶行。行恶行的,要想修定是不可能的。
我们看见过去的大德们,入定得了三昧,入定了还能犯戒吗?他以前没有犯戒,现在能入定了。戒里头微细的很,不是只讲戒条,主要的是心。因为你修定的时候,要用心去修。先使你的心清净,没有什么烦恼。没有什么烦恼才行,有烦恼了,定不下去的。有污染心,杂乱心,那怎么能得定呢?
法师见现世众生,根器不具,甚难听信理解诸佛精髓,并假设方便,巧机引导,以音声作佛事,弘开诸趣。闲暇之余,法师以特长发挥,编写诸多醒世赞偈,并将其醒世赞偈和许多佛教经咒汇编成曲,供养有情,饶益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