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613年-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净土宗实际创始人。临淄人(今山东淄博市)。生于隋大业九年,少年出家,看见西方道绰禅师净土九品道场,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为此净土法门速超生死。唐贞观中到并州去拜谒道绰大师,接受念佛往生的法门。进入长安广度民众,写了十万余卷《阿弥陀经》,画净土变相三百壁。最初住过终南山常常来光明寺说法。晚年住过长安实际寺,又管理着洛阳龙门奉先寺洞的营造。
一、年少出家,广学经论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安徽泗州(一说山东临淄)人。十岁时,于密州(今山东诸城)投明胜法师出家,起初修习三论宗著作,后来诵读修习《法华经》《维摩诘经》等经。
二、潜修观门,归心净土
大师受具足戒前,已经广学经论,但思惟教门众多,若不契机,难得实益。在妙开律师座下受具足戒后,一日入大藏默祝,信手探得《观无量寿佛经》,说道:;何当托质莲台,栖神净土。潜心研习此经后感慨地说:;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自此常修十六观门,思惟极乐依正庄严。
三、亲入庐山,瞻礼远公
大师素来仰慕庐山远祖结社念佛之德业高风,曾亲入庐山瞻礼遗范,循蹈一百二十三位缁白同修念佛三昧、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芳踪,虔诚礼敬,身心豁然。
四、隐悟真寺,成深妙观
尔后,大师乃隐于终南山悟真寺,专修十六观法,冥心思惟,如法作观。不出数年,成深妙观,于定中备见宝阁、瑶池、金座,宛在目前。
五、历访耆德,随方利物
大师获胜定妙观后,开始历访名德,随方利益有缘。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大师二十九岁,至西河石壁谷玄中寺见道绰禅师,蒙授《观无量寿佛经 》深义(导祖之前即依《观经》修习十六妙观,故见道绰禅师之后是蒙其讲解经文深义)。见禅师所建净土九品道场,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于是勤笃精苦,昼夜修习。
六、修演念佛,从不睡卧
大师后来到了京城长安,精修笃行,广行弘化。每入室,则长跪唱佛,不到筋疲力尽决不休歇,即便在寒冰天气念佛,也要念到流汗才肯停止。随处为大众演说净土法门,激发四众的信愿念佛之心。大师行持精严,三十余年从未睡卧,除洗浴外从不脱衣。
七、严持戒品,劝众念佛
大师护持戒品,纤毫无犯,从不举目视女人,心绝念于名闻利养,律己峻严,待人慈爱。佳肴供众,粗食留己。三衣瓶钵,不使人拿。不谈俗事,恐误净业。常劝世人,趁早念佛。如《劝化径路修行颂》曰:;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种;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八、悲愿深广,写经画图
大师不仅自利成就,而且悲心不舍众生,几十年来,竭力弘扬净土法门,所有香金都用于弘法利生,共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画;西方净土变相图共三百余壁。大师因偶见西方净土变相而引发愿往生心,了知艺术的感染力甚大,故致力于净土艺术的弘扬。敦煌千佛洞中《观无量寿佛经》之曼荼罗画作,即是大师亲自恭绘。
九、悲天悯人,监制佛像
大师悲天悯人,除竭力施写《阿弥陀经》及画净土变相图外,为令末法众生有缘瞻仰佛陀圣像,结下殊胜的解脱因缘,还亲自督造佛像,据载,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佛乃由善导大师监制。自古迄今,这尊佛像,以其丰颐秀目,既庄严雄伟又不失睿智慈祥的风格,予人以心灵的震撼。
十、念佛功深,口出光明
大师念佛功深,成就殊胜。念一声佛,则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念十百千声,便有十百千道光明从其口出,自证境界不可思议。由于大师净土信念诚挚,德业隆盛,故四众弟子受其感化而归心净土者不胜枚举,其弟子中,有诵《阿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遍者,有日课佛名自一万至十万者,其间得念佛三昧成就往生净土者,不可纪述。
十一、遗著传世,化导群
大师不仅以自修及演说利益众生,还慈悲留下《观经四帖疏》《往生礼赞》《观念法门》《法事赞》《般舟赞》《临终正念文》等著作化导群萌。如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以;水火二河白道喻给末法业障凡夫吃了一颗成就往生信心的定心丸。若有众生,尽管不能断除贪欲(水河)和瞋恚(火河),但有真实愿往生心(白道),信愿称名,临命终时,必定乘佛愿力,往生西方。
十二、急催画成,知时往生
大师往生前,于所住之寺画净土变相图时,忽催令速成就,问其故,则曰:;吾将往生,可住三两夕而已。忽示微疾,并于唐高宗永隆三年(公元681年)三月十四日示寂,享寿六十九岁。弟子怀恽等瘗于长安城内禾原,为大师造塔,并建伽蓝(即今香积寺)。植神木灵草,四时供养不怠。
《净土》杂志2017年第3期 文/任新宇
...查看更多自知病重喻:善导大师第一种深信
所以,善导大师就强调两种深信:第一点是相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没有办法出离,只有死路一条。在这个前提下,你才能完全信靠阿弥陀佛的誓愿。你如果不相信自己是这样造罪、堕落、没有出离之缘的凡夫,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就没有力量。
就好像一个病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病重将死,他对医生讲的话就不会重视,就会飘飘渺渺,“哎呀,我很健康啊!好像不错……”他一旦知道自己大命将终,人家说:“这是神医,可以救你的命。”那医生鼻子哼一下他都会仔细听,“哎!刚才说的是哪一味药?
那我们如果悠悠散散的,觉得说“我靠自己大概也可以解脱生死轮回”,很高慢的心,那样,对这个法门就不尊重了,就容易忽略过去。
所以,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
...查看更多
大师为人护持戒法,未曾举目而视女人,心不念名利。平生以乞食为生,粗衣淡饭持戒精严,而对人慈爱宽恕信念强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