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一老和尚

"

圣一法师(1922-2010),字玄机,广东陈氏子,新会天湖均和里人,父讳炳容,母林氏月满。(壬戌年)1922年11月13日生于江门市李家庄,2010年8月3日凌晨02:46时在逾百位四众弟子念佛声中安祥舍报。享年89岁。圣老19岁出家,22岁受具足戒,戒腊67载。36岁在云居山接虚老法,为禅宗沩仰宗第九世。圣老除了中兴宝林禅寺外,于1983年至1990年曾任昂坪宝莲禅寺第四代住持。

圣一老和尚金刚经_圣一老和尚讲述_圣一老和尚讲经法集_圣一老和尚简介

圣一老和尚金刚经_圣一老和尚讲述_圣一老和尚讲经法集_圣一老和尚简介

金光闪闪,父亲和西方三圣一起站在莲花上,来家中看望我们
金光闪闪,父亲和西方三圣一起站在莲花上,来家中看望我们


去世8年的父亲,是否真往生了。我们也曾经请师兄帮助查过,说爸爸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了。我们在学佛3年,在三时系念第3时念佛时,曾经2次看到爸爸很年轻,很庄严,穿的是红色衣服坐在红色的莲花上。但是我们还是不相信。现在我们听到老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三0集,2011/3/17)中说:“什么样的人真的往生?临命终时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接我,我走了。那是真的往生,他自己看到,别人看不到。如果他不是自己亲自说的,都靠不住,这个要知道。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证明他真往生,往生之后你求他,他往生到极乐世界托个梦给你,如果你真梦见他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因为什么?他往生他才有能力托梦给你。他要不是往生,他没有能力,他变不出来,这也是一个可靠的信息。”我们听了,就按老法师讲的方法去求。

我们在佛前真诚求阿弥陀佛加持我爸爸,我们求爸爸必须和阿弥陀佛一同出现,才能让我们相信是真往生了,让我们更坚定学佛的信心,相信真正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四月初八中午,我午睡,刚刚睡下,金色光一闪,照亮了整个房间,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西方三圣站在莲花上,进来了,我父亲也站在莲花上进来了,父亲和西方三圣一样金身,那天,我2个弟弟,及家人都回来了,爸爸进来,首先和弟弟他们说:你们一定要多多行善积德,孝敬你妈妈。我喊了声: 爸爸 ,爸爸说: 妙音如来 ,我给父亲顶礼,爸爸说: 你们一定要勇猛精进,普度众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有你们的份 。这和《无量寿经》上讲的一样,我们真正相信爸爸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怀疑。真信学佛,一定要勇猛精进,普度众生。我们要想再见到爸爸,只有去西方极乐世界。于是,我们立下学佛计划:

1、早晨拜佛1小时(感恩,忏悔)

2、每天念《地藏菩萨本愿经》7——10部

3、晚上念佛2小时

4、做家事时间听经

......我们父亲在世从事邮政工作几十年(邮政学校毕业),工作兢兢业业,父亲在世没有接触过佛法,他很善良,孝敬长辈。乐意帮助人,是我们的榜样。

父亲去世,我们那时,还没有学佛,不相信任何宗教,只相信科学。学佛后,才知道父亲去世3年,都在鬼道,爸爸常常托梦给我们,才让我们相信人死了,身体没有了,但是灵魂还是有。爸爸刚刚去世,我们特别想念,白天能看到爸爸,晚上梦中见到爸爸,就抓着爸爸的手,痛哭,这才真正知道失去最亲的亲人,思念心痛的感觉。

爸爸去世前,没有安排死后,骨灰安葬在那里的事。

金光闪闪,父亲和西方三圣一起站在莲花上,来家中看望我们

所以还存放在火葬场,是送回老家安葬,还是在本地安葬,我们没有主见。非常着急。晚上梦中,爸爸(去世前的病样子)拉住我手,带我走进了一个茶园,看到一个山坡,走上去,爸爸就不见了。我醒后,非常纳闷,这个地方是那里,我没有去过,怎么办?,就把这个梦告诉了家人,我弟弟说,是否是我丈母娘安葬的地方啊。第2天,我们就去了那个地方,果然是。


因为思念之痛苦,我们就多多烧纸钱,开始爸爸常常出现在梦中,都说没有钱用。怎么可能,我们每个七都烧纸钱,父亲节,生日都烧纸钱,难道女儿烧的纸钱,收不到吗?星期日,弟弟回来,告诉妈妈,说爸爸昨天晚上托梦给他,说没有钱用。晚上,弟弟和他儿子给爸爸烧纸钱,我们都站在旁边没有动手,早上,我爸爸托梦给我弟弟说,钱收到了,很高兴。爸爸还说,要零钱,不要弄破了,不好用。

35天,要烧房子,爸爸又托梦给我,说房子不要太深,家具不要太多。天冷了,爸爸又托梦给我,说天冷,没有衣服,没有袜子,我爸断气前,开始冷,后来爸爸说热(那时没有接触佛教,不知道是四大分解),死的时候没有穿袜子,我们又给烧袜子、衣服等。爸爸最喜欢的是抽香烟,我们就买香烟烧给爸爸,爸爸只要托梦给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都会满足爸爸,下雨了,我们又想,爸爸没有雨具,怎么办?思念之痛苦啊!

妈妈去弟弟家有事,住几天,爸爸就在家陪伴我(我看到爸爸坐在沙发上,很悲痛),我们去弟弟家,爸爸跟在我的身旁,照顾我,和生前一样(因为我腿残疾),爸爸虽然去世3年了,可是时时刻刻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父亲也是我们学佛的增上缘。在父亲去世3年时,我们和母亲,都很想念父亲,在我们无法承受思念之痛苦时,大慈大悲的佛菩萨,把我们这对刚强难化的姐妹终于循序善诱地引入了佛门,我们接触佛法,第一件法宝,就是老法师宣讲的大孝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整整看了2个月,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明白了真正的大孝,是帮助爸爸早日脱离六道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为了想知道爸爸在哪里,我发愿为爸爸手抄写一本《地藏菩萨本愿经》,抄写完的第3天,就看到了已去世3年的父亲的去处。爸爸两次告诉我,他没有下地狱,佛力加持真是不可思议。

老法师讲,佛教是教育,智慧的教育,觉悟的教育。治标治本,自利利他,我们在家佛堂24小时播老法师的四部讲经,每月连续7天播放浙江东天目山中峰三时系念法会(悟道法师)光盘.,写牌位,参加其中。学佛几年来,每到爸爸生日、父亲节、祭日,我们都特别为爸爸做7天三时系念法会。

爸爸很精进,很慈悲,也很有智慧,每次做完三时系念法会,我们都会寄钱去浙江东天目山或者长春百国兴隆寺,恭请护法菩萨护送没有往生的众生去那里修行。去那里参加三时系念法会。

有一次,刚刚做完三时系念法会,晚上就梦见爸爸带着很多人在一个道场,有的人,我也认识,全是去世的人。爸爸和牠们都非常开心。后来,我告诉了学院的一个同学,他因为去过长春百国兴隆寺,他就把长春百国兴隆寺图片传给我看,真是一模一样。

我们和爸爸是有感应的,爸爸学佛及往生的每一个进步,我们都知道。有时候,是爸爸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也不知道是谁,也许是佛菩萨慈悲在指引和度化我们吧。

爸爸在世时非常痛爱我们,我们初学佛法时,常常跪在佛堂,看着爸爸的照片痛哭,求佛菩萨救爸爸,救我们。我们母女三人跪在佛堂,专为爸爸诵了两年《地藏菩萨本愿经》。......有好久,没有爸爸的消息,我们就着急了,晚上梦中,爸爸把我带到一个地方,很高兴地说,牠们都在念佛了。原来是地狱。原来这段时间,爸爸来地狱帮助苦难众生,爸爸真正有智慧,我们做的,只是助缘,真正还是自己要做。

爸爸向我要《阿弥陀经》,我开始不懂,还以为要烧给牠。后来,我们母女三人为爸爸恭诵《阿弥陀经》300部。不久在梦中,有声音告诉我,我爸爸已经证须陀洹,还告诉我,爸爸马上就要从这个讲堂出来,就再也难见到了。我在那里等了一会,爸爸出来了,我非常高兴,高声喊:爸爸,爸爸!爸爸没有停下,好像没有听到。我急了,含着眼泪合十跪下,喊声“阿弥陀佛”,爸爸停下了,看看我,慈悲地微笑着走了。爸爸对亲情看得非常重,现在终于能真正放下了,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我们学佛三年,爸爸得阿弥陀佛的加持,终于坐上了莲花,好大好大的莲花!


...查看更多
圣一法师简介

圣一法师(1922-2010),字玄机,广东陈氏子,新会天湖均和里人,父讳炳容,母林氏月满。(壬戌年)1922年11月13日生于江门市李家庄,2010年8月3日凌晨02:46时在逾百位四众弟子念佛声中安祥舍报。享年89岁。圣老19岁出家,22岁受具足戒,戒腊67载。36岁在云居山接虚老法,为禅宗沩仰宗第九世。圣老除了中兴宝林禅寺外,于1983年至1990年曾任昂坪宝莲禅寺第四代住持。

出生

袓父始办米行,父继袓业。师有兄弟各一,妹妹二人,生时天呈瑞相,人见天门开;家中耆老云,此子他日得成大器。袓母遂嘱小姑悉心照顾。

师悲心尤重,幼弱之年见同伴斗蟋蟀捉小鸟,即以零钱买而放之。时节家中汤鸡则在旁哭泣。过年拜神鲤鱼,偷放江中。一日得病,父与钱看病,行经市集,见有贩卖田鸡,对田鸡曰:“今所得钱,唯能买有缘者。我以钱相击作声,若闻声望我者,买汝放生。放生后回家病愈已。”

时市中有名“字纸荣”者,为尊重“字”故,凡地上有字之纸,皆捡而火化。师仰慕之,亦时捡地上字纸乃至有粪厕纸,洁净吹干而化。

闻法

十六岁暑假期间,父营米铺有掌柜名梁锡尧,见师善根深厚,赠以“王一庭”“佛教丛书“。阅后,师即晚开始念佛,翌日起食肉边菜。每有乞儿至铺前行乞,师皆教念南无阿弥陀佛,更取铺中米品与之。父后闻不许,便把地脚米洁净与诸乞儿。自始师”一心念佛“”度人“。晚上于铺上天台念佛,天亮回至铺中做生意。心中佛号不失,不随境转;行住坐卧点算银票乃至打算盘也一心称名。时跪在拖鞋上念佛,才念两三声已过一枝长香。心常清净无有妄想,唯与人交谈才失却佛号,起分别故。

其时师对自已一举一动亦常觉察,身才动,心即至。乃至心身一如。后觉如是用功较为辛苦,未能八面玲珑,失却灵活。有心用功之故,遂舍而专意念佛。未久有一老婆婆至家云:”汝家中多有神佛,必有持素念佛人。”时家人还未得悉师之密行。

出家

师年十九,中日战争,江门沦陷,米行结束,父母允可出家,爷爷亲送香港荃湾东普陀。然好事多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寻师剃度,种种魔障,病难苦厄,险丧生命。后因东普陀因缘未遂,师便离去。可惜其时各道场皆不留单,以至师食宿也成问题。幸得一外道收容,惟需念大悲咒符与道人卖钱活命。师一心念咒,数日后,道人呼至田中拔草,师心不离咒语;未几在田听有念咒声,师遂止念,四顾无人,唯闻咒声,顿起疑情,细察,方觉声唯心生,觉时咒声顿息。数月后有尼众介绍至莲花山西竺林礼信求和尚为师。于九月十九日剃发,随至钻石山志莲净苑,听韦庵法师讲四十二章经、怡山发愿文等。时初慧和尚亦预听席。后与同学至罗浮山华首台住大半年。

战乱期间求戒艰难,落发三年还未受戒,师心中苦闷。后闻韶关南华寺虚云老和尚道场开戒,遂背绵被盆镬等用具步行往韶关,维时十天,于壬午年(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从华首台抵南华。正值老和尚至重庆建息灾法会。常住安排于库房舂米及任职行堂。翌年春戒期,师乞受三坛大戒。戒坛慈悲严加教敕,师放下身心,随众起倒收摄六根。早课念楞严咒,随咒文转入心窿,忘却身心,入定出定如反掌般。晚上坐香一时三刻,一念即过,清凉安乐得未曾有。

出戒坛后复仁和尚请当衣钵侍者,兼理财务。于丈室首次见虚老,时战战兢兢,不识顶礼。老和尚唤,顶个礼哪。一日老和尚慨叹佛法衰落。师云不会。复曰,佛即心,谁能灭心!心不能灭,那又如何灭佛?老和尚笑云,理如是,事则非。又常住建海会塔,老和尚吩咐洁净旧玻璃以安佛用,嘱勿弄破。师小心翼翼以水洗净,见还有污渍用力刮之,玻璃即破裂少许。师惊呆。后告老和尚。和尚云,破烂,在那里看不见。师指裂处。老和尚手摸笑曰,小小一点。师心中有省,知前途定已。

后复仁和尚继任南华寺方丈。时有人争方丈位,欲推倒复仁和尚。师负责财政数目,知和尚忠厚。挺身维护,议论息然。

一日虚老和尚与钞票一箱,嘱至湘粤边界平石市买米三百担。师驾轻就熟,一日夜收米二百多包。是夜睡米上,恐为人盗去。天亮以火车运至韶关,复以船载回马坝。后由新戒担回寺中。

时虚老为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派师代理,兼当理财之职。时省内有不如法出家人,师欲清理,岂料整顿不来,更惹官非。后心感以制度律人之艰难,还是以佛法教化摄引为妙。

一九四四年日军攻陷曲江,库房缺粮,常住田租无人愿收,师便独力承当。收租时巧对土人云,汝等耕六祖田,我为六祖香灯,代为收租。若得六祖被荫,吉祥如意。遂收榖四百担。又复仁和尚为常住买榖三百担,藏于仓库。后为伪军所封,师与维那师直往日军军营议论,得同意解封。翌晨众僧从米仓挑榖回寺,伪军与土匪随后即至。米粮幸保不失,大众始得饱餐。

乙酉年(一九四五年)年初一,师代表南华寺到云门向老和尚拜年。老和尚一见即道,圣一打跛你的脚。师心云,糟糕糟糕。回南华后不久,感于对佛法了解不足,师欲往佛学院修读,遂向客堂告假。时知客惟因法师不允。师坚持并溜至广州六榕寺。数月后与巨赞法师等六人经香港乘船至上海。

时福善和尚在玉佛寺上海佛学院当教务主任。师在院中修读两学期后,因院内争执烦乱,教学方法亦未相应,遂离去。时值太虚法师在玉佛寺中往生,圆寂时师侍其旁,助念弥勒佛号。

一九四七年冬,师从镇江乘船,至焦山定慧寺。初登山门牌楼,即忆南华梦中曾见此情此境。后心中决定,于寺中潜心修学,以江为关门。时焦山佛学院院长茗山法师问师,有何习气。曰,过午不食。法师云,无碍。在学院师任班长,日中惟自用功,一心读经;晚上勤恳礼佛,师反观能拜者是谁。久之,不觉有拜,觅拜不可得,久拜而无累,非常受用,无心用功之故。

师感辩才不足,祷于观音。夜梦二髻善财。师对曰,弟子蠢钝,舌头短小,不懂讲话,恐日后未能讲经说法。童子曰,让我看看舌头。师乃示之。童子把舌头拉得长长。师醒后看舌如前长短。过二天,再问菩萨,今学经,他日回港,有成就,能说法否?即入梦,见一庄严佛殿,两旁柏树如火般红。师遂登楼阁,见一高大老和尚。老和尚无言,唯送一红祖衣。师接衣曰,这又怎么办?老和尚取三铁盆,一一放下。师时年二十七。

一九四八年内战,师感在焦山因缘尽已,即经上海取道汕头回香港。在潮州应同参定因法师邀请,在达濠青云庵讲大乘起信论,续讲楞严经十天。后大众见政局稳定,请重讲楞严,维期三月。法会毕,放蒙山施食一堂,由师主法。时庵旁有北帝庙,常有扶乩问事。师一日路过,乩文即字。圣一和尚来,和尚就是佛。乩又问修行路径。师曰,左又不著,右又不著,中流直去,入萨婆若。乩即字,一针见血。后乩文曰,汝等居士拜忏七天,无一孤魂得度。和尚等在达濠山上放蒙山施食,度千千万万孤魂矣。

后汕头战乱,师乘货船至香港尖沙咀,转车回荃湾西竺林后山,只园静室。师时修行用功仍一心念经,楞严法华等皆熟读,金刚梵网亦能背过。在潮州时,尝闻一老和尚言血书佛经之意义,师遂发心血书金刚经。初以刀割舌,舌则缩避。后以齿咬定,割之得血。割舌六次,得血不多。后割舌心,得血十五滴,便把经抄毕。圆满之日,十数小麻雀衔草进屋,散于地上,供养赞叹。

一九五零年,师于莲花山只园精舍为法慧、泉慧、祖印、法海、万心等法师讲金刚楞严经等。后因治安不良,迁住葵涌续讲。后岑学吕居士请法慧法师问师,汝讲楞严,或楞严说汝。师无对。后决定用功参禅。

时师常应各道场邀请讲经,唯未升大座转法錀。一九五一年荃湾竹林禅院请升大座敷演法华,师不允。三请后,遂允讲金刚经,请经代表广普法师下山回复。是夜,师梦善财童子曰,请法师讲经。师问讲什么经。童子曰,十三单,十六单。翌日广普法师回复云,大众坚请讲法华经。师即会意,十三十六之和,即法华经二十八品加经题,共二十九,遂应允。后师读经一日一夜,即会法华意旨,天雨至山为山水,至湖为湖水,至池为池水,经河流,入大海,皆为海水。即会三归一,会九法界为一法界之意。师遂披红祖衣,升大座,转法錀。期时老参师父云集,说法四月余,大众欢喜,得大受用。时师方会焦山梦境之兆。

随后师至昂平与数同参住慈悲院,时海仁法师为大众演楞严经,师则参禅用功,惟寝时,常觉为人所追,反思必为业障,遂拜法华经。师拜经非一字一拜,但于佛前解经,一两句后一拜,拜至安乐行品,于梦中得感应。后礼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梦药王菩萨摩顶告曰,善男子,汝欠常住一年粮。师即忆昔于南华时,在茶馆失常住十五担榖,遂请方丈本焕和尚集众,告之圣一法师失常住物,今连本带利还榖二十担。正恰一年粮,后恶梦自消。

其时师见宏扬净土人多,宗门冷落,遂发心继振宗风。正值复仁和尚住地塘仔法林禅寺,师往亲近。冬季,与同参震天、云妙、道海、性空、慈祥、明镜、妙境等师,于法林打禅七。自始师常住锡大屿山、地塘仔、昂平一带修禅办道。

一日师睡醒,手触身旁有一裸女,遂不敢动,起床后不见有人。又一夜觉有人代为盖被,其手如冰,知是非人。

一九五四年,震天法师,独住地塘仔后山高屋静室。正月十五日,师往同住,用功参禅;师当维那,日坐四支香,零晨二时至六时,七时至十一时,下午二时至六时,晚上六时半至十时,时师参狗子无佛性,妄想来即提话头,无妄想则心空空如也。一日养息香,师打三锤木鱼止静,未久心起一念妄想,师即提话头,忘想息灭;心又起两三妄想,再提话头,亦灭;妄念遂倾巢而出,排山倒海而来,师即提话头,顿时一拍两散,不见身心,内外俱寂,当下迥脱根尘,灵光独耀,一念惊恐即失却。八月十五日师离高屋而去。

一九五八年某日,师船上巧遇一僧,刚从云居山回来。僧人告之,虚云老和尚言,恐明年汝不复见吾尔。师闻即会意,即回云居求法。接法前夜,梦大和尚三人,披红祖衣,步进大殿,唤师同往,师答,吾需接法去。醒后往诣老和尚,于窗外三叩,门内无应;复命侍者房,侍者引进。老和尚遂传沩仰正宗,取法名宣玄,为沩仰宗第九代传人。法偈曰:

宣宏妙义继先宗,玄玄泯迹事镕融;

圣解凡情空花影,一任逍遥自在人。

后老和尚言,没什么送你,遂取日用紫衣传师。师住云居月余不愿离去,老和尚不允。敕师回港宏扬戒经。

师离云居,取道九江往九华山,夜宿旃檀林,复至肉身殿守塔,天亮步登天台顶。后经上海,至宁波阿育王寺礼舍利,见舍利青色如白豆般大。育王寺不留单,遂至普陀山普济寺,时日深和尚当方丈,正值岛上大量驻军。师为港客,无粮票,得常住慈悲,日施米饭一碗。后由小沙弥带游梵音洞,师向洞礼拜一须臾,即见菩萨现身,顶戴毗卢帽,身穿黄袍,手持经卷。师遂向菩萨祈求持戒,修禅定,得辩才,生净土等等愿。

离普陀,师乘火车至太原,因无粮票车上亦无素食,师两天不得食;经南京乘船过长江,在船买得一菜饱,惜内有葱蒜,惟与他人。后至德州转车太原,在德州买得一冰球以作点心,一不留神,冰球掉在地上,有一耕田老伯伯为师拾回,复问师,食饭没有?答,每次也买不到。老伯伯言,这次买到。果然从一姑娘买得一碗蕃茄面。师问伯伯什么地方来。答,五台山不远。抵太原,寻伯伯踪影不见。

登五台,住金阁寺一天。复至碧山寺广济茅篷,见到能海法师翻译经典,遂请开示。法师说,持戒。后知客妙江法师带游山,有两三居士随行。朝东台,北台,南台而至西台;再行两天经关帝庙到龙洞,在洞中朝拜,与同行观洞深处先后五次。而师每次见不同影像,先见弥陀,次见释迦,后见持剑文殊,继见侧坐红面金刚,最后为指天指地释迦太子,师视之为一生之缩影。

离五台,师次游终南,复至卧龙,于卧龙寺留宿两夜。其时民情紧张,道场多不留单,对卧龙留宿之恩,师铭记心中。后至耀县大香山礼妙善公主,见菩萨像坐石上,栩栩如生,师心大欢喜。后往峨眉礼普贤菩萨,朝乐山大佛后回港。师是次回国,为期三月。

回港后,师于度轮法师所办之佛教讲堂,讲梵网菩萨戒经及金刚经。后回大屿山地塘仔法林禅寺,参禅办道。

一九六〇年代,师在宝莲禅寺当职维那及西堂,亦常应邀至各道场弘法。于通往地塘仔及昂平路旁,常见一苦行僧淘沙堆土,砌石成室,如是往返三年,僧无语,师亦无言。一日师问,作什么?僧答,起道场。复问,多少人住?答三十多同参。师曰,我帮你。后把宝莲寺请讲法华经之经资,予僧买铁及水泥。僧者悟明长老也,所建道场,今为宝林禅寺。一年后,正值师在灵隐寺讲梵网经,悟明长老往生,大众请师接管宝林。自始除于宝莲禅寺当职,师皆驻锡宝林。

一九六六年,师发心打禅七一年,同参有云妙和尚等。后有居士三姑来护七,三姑曰,未应邀前,于梦中见一老和尚嘱其护七,和尚足母趾有损伤,与寺中观音菩萨像无异。像今犹在,后三姑往生时,见大光明相,含笑而逝。

又师应庆常法师邀请,至鹿湖精舍讲地藏经,打地藏七。圆满后,庆常法师把法会经资,塑造一地藏像,后送宝林禅寺。运送当日,凤凰山滚下三块大石,互相撞击,咙咙作响,如放大炮竹,滚至寺后不远而止。

其时,师感于一年打七,不甚相应,遂发心燃指供养地藏菩萨,愿代地狱众生受苦。鉴于无人懂燃指之法,师自设之,先以盐混黄土作一莲花围敷于指基,并以绳紧索指节,再以檀香木条及棉灯心系指,使令坚直并作导火,燃点后,缓缓加油燃至指节。师燃指时,异香飘散,后得指骨如雪般白。今埋宝林禅寺地藏殿后。

又有松泉法师请至香港法雨精舍讲地藏经,下山前夕,师梦被请讲经,允之,遂出门见一白马,乘之赴会。路上阴阴沉沉,后登一高台,见无量无边孤魂,头如覆镬,师三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继念大悲咒心经,即下台乘马回寺。下马处即今宝林禅寺前案山大石。

一九七八年三月,师与法藉僧人法喜、慧行法师等,同至韩国参访。于松广山松广寺参九山禅师。

师问,赵州曰,庭前柏树子。九山曰,赵州意,不识故,惺惺起疑。

又问,赵州无,怎么用,怎么参?山答,赵州道“无以前著眼”。

又问,提狗子无佛性(可以吗)?九山答,怎么则韩驴遂块。

\

师又问,是甚么话?山答,六祖云,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常在吾人动静之中,收不得,是个什么?

后又至伽耶海印寺留一偈:

六祖顶相归新罗,曹溪一滴便成河;

僧侣修行多悟道,海东佛法满娑婆。

一九七九年,祖国十年动荡复趋安定,宗教政策终也落实。是年师与寿冶和尚、智鸿法师等回国朝山。初至普陀,全山唯见妙善、道悟等三两出家人,肢离破碎残缺不全之佛菩萨像,还零散地上,甚是凄凉。后与妙善和尚共议重兴普陀,师举八项建议,(一)僧须穿僧服;(二)绿化普陀,广种樟树;(三)寺前可让善信参拜,寺后留作僧众用功之用;(四)僧应上早晚殿;(五)普陀需自力更生,如生产紫菜等轻工业;(六)安电灯;(七)修山路;(八)清理梵音洞底英泥石块。后师得邵伟明夫人支助,对复兴普陀,在金钱上也作大贡献。离山前师留偈:

五蕴空时观自在,度尽苦厄观世音;

莫谓普陀居南海,常教离尘朝名山。

复至苏州寒山寺,师也留一偈,后驰名于世。

寒山拾得如兄弟,中国人民是一家;

我虽出家未出国,频回祖国瞻繁华。

师自始常回祖国,助各道场重兴,出钱出力,凡有功德无不兴崇,凡有艰苦无不乐助。曾资援道场如云居山真如寺,九华山,庐山东林寺,西安卧龙寺,成都昭觉寺,山丹大佛寺,五台山普寿寺等等。此外师也得无著庵衍纯法师帮忙,为全国道场供应金箔,以铺佛金,因之而得现金身之佛菩萨像,不计其数。故师有护法金刚之称誉。

一九八零年。师重修宝林禅寺大殿。

一九八二年,宝莲禅寺智慧法师请师为迎藏经团团长,在北京受国家领导及佛教界热烈欢迎,为文革后首批回国并为国家热情接代之宗教团体,意义重大。师在北京时作偈两首,如下:

欢天喜地入京城,迎得龙经无上荣;

中原有褔边夷乐,四海同歌不绝声。

香港信徒望佛经,几回梦到北京城;

今朝蒙赐大龙藏,白马南飞利有情。

同年,师应九华山仁德和尚邀请,在九华讲地藏经。

一九八三年,宝莲禅寺推举师为第四代主持。正月十七日晋院,升座时风雨大作,有雷震万钧倾湫倒岳之势。师在位时,秉行古风,道场以无事为兴盛。师在位时始筹建于一九七零年之天坛大佛,终出现于木鱼峰上。

一九八六年,师与徒众重游大香山,见昔所朝礼之菩萨像不复再见,含泪而说偈言:廿八年前观世音,而今到来不见身;叹息众生无褔慧,何时再睹大悲王。

一九九零年,师退居宝莲,回宝林一心教御徒众,时常住众渐多,须重编宝林堂组织。

一九九七年初,有锡兰僧人,为师之德行所感,请般若难陀大长老从锡兰送来佛陀真身舍利。宝林四众弟子热烈欢迎,舍利今存寺中。

2010年8月3日凌晨02:46时在逾百位四众弟子念佛声中安详舍报。享年89岁。

名称作者名称作者心经讲记圣一法师地藏经略说圣一法师金刚经浅易圣一法师地藏本愿经讲记圣一法师金刚经浅释圣一法师阿 弥 陀 经 略 解圣一法师更多圣一法师文章
...查看更多
圣一法师心经讲记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各位善知识、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今日是宝莲禅寺主办一连三晚的讲经法会,经文最普通,亦人人识得,名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这个心字很重要,成佛也是心,造众生也是心,天堂也是心,地狱也是心,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香港是由心所造,由有福德的人的心来造,祖国锦绣山河,也是由善人君子的心所造,乃至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是由娑婆世界众生的心所造,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及清净海众的清净心而造。惟是很多人还末认识此心,迷了此心,受苦无量,生死轮回无了期,惟有诸佛菩萨明了此心,圆满明白此心时名之为佛,一分一分的明白此心,名之为菩萨;菩萨是佛因,佛是菩萨的果,佛因佛果不离明心,若心未明,佛因无你的分,佛果更无你分,所以学佛的人有一个条件:诸佛如来这样行,我们便这样行,诸佛如来这样修,我们便这样修,如何修?就是明心嘛!

大乘起信论谓心有四相:生、住、异、灭。凡夫于四相中只明灭相,心灭了凡夫以为明,其实不明,心走了,灭了,心已不在,那时如何明心,所谓贼后兴兵,贼走了,兵来地无用,所以凡夫不称为觉--心灭了才觉又有什么用呢?

何谓灭相?例如我刚才打了一个妄想,当打妄想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打妄想,打完妄想,才「觉」刚才打妄想,妄想在何处?你有没有捉到?--减去了!所以凡夫觉灭相,不名为觉。又如起了一个恶念,你「觉」这个恶念吗?--灭了才觉,末灭以前不觉,灭了之后才觉不称为觉,所以凡夫对自己的心一点也不觉,灭了之后才觉称为不觉。

异相又如何呢?觉异无异,一觉心的异相,这个「异」便空了,是为觉异无异。例如人发梦,觉梦无梦,想错,觉错无错。

二乘人觉心的异相,异即变异也,是与非是异相,善与恶、生与死、人与我、怨与亲等是异相,二乘人觉心的异相,觉异无异便无是非、善恶、生死、人我、怨亲,无异便是涅盘,所以二乘人亦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只不过修行用功,见到心的异相,觉异无异,生死便了。

菩萨进一步觉「住」相,觉住无住,迷时便有住相,觉时则无,例如作恶时是迷,觉时便不作:不修善是迷,一觉便修善则无迷,所以觉住无住--觉「住」时,一切不住,有所住便是妄心,一切不住便是真心。

菩萨无住,不住又是什么相呢?不住便是无相,不住则内无我相,外无人相,中间无物相,叫作三轮体空。例如布施时,无能施的我相,无所施的物相,亦无受施的人相,如何无?不住则无,住便有,世人拣佛来拜,拣僧供养,也是住相,拣佛来拜,功德不会大,拣僧供养,失去普供的心,不名为普供养,名为别请供养,心小,功德亦小。

不住相布施,一供一切供,无住心犹如虚空,功德亦犹如虚空。金刚经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菩萨觉住无住,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若住布施,不能修持戒,若住忍辱,不能修禅定,菩萨如是无所住,六度万行齐修。

心的生相又如何?若觉生则无生,无生又是什么?无生就是佛,等觉菩萨还有一分无明生,十地菩萨还有二分无明生,初地菩萨有十分无明生,佛见心的生相,觉生则无生,见无生心,观一切法无生,证得无生法忍:烦恼是生法,烦恼不生便是菩提,业障不生就是解脱,生死不生是涅盘,众生无生是为诸佛,所以众生成佛很容易,只要能够觉生无生便是佛,因此,佛称为大圆满觉。

佛对心的四相最清楚,最明白,所以称为明心--觉生无生、觉住无住、觉异无异、觉灭亦无减,生住异灭四相皆无,是为菩提心、清净心,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唯佛究竟,凡夫迷而不觉。

修行就是想明心,但心不易明,达摩祖师有一首偈云:

圣一法师心经讲记

"心心心,难可寻,实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心心心就是指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既不可得又如何寻?有可得方可寻,例如虚空不可得又怎可以捉摸,三心不可得故谓难可寻。「宽时遍法界」,宽即大也,宽时周遍法界,「窄也不容针」,窄时一口针也容不下,后两句是指心的相貌。

又云:

圣一法师心经讲记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圣一法师心经讲记

达摩祖师云:「我只求心,不求佛。」东方有恒河沙数佛,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有恒河沙数佛,你求那一尊佛,故云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三界是唯心所造,明心时三界便空,古人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所以三界唯心,不是心外有三界,我们住在这三界之内,完全是唯心所现,唯心所造,故祖师云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想成佛,便要明心,佛是心造,不是佛作佛,是心作佛,所以净土经云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达摩祖师教我们明心,即心是佛。

又一首几偈曰: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首两句的意思是:我们若想求小时,这个心一早已把持了你自己。昔日须达多长者建祗桓精舍,舍利弗与他一起拉地基线,舍利弗忽然笑起来,长者问他何故而笑,舍利弗说:「祗桓精舍还未建造,现在只是拉地线,但你六欲天的果报已现了出来。」长者说:「我只希望生兜率陀天,亲近弥勒菩萨。」说完这句话,六欲天中五层天都隐没,只有兜率陀天现在眼前,是谓「心自持」。

持即把持之意,祗桓精舍虽未建造,只动一念头,天的福报便现出来,我们还未求心,已被心把持了自己。

「求心不得待心知」,心很灵敏,求七时不可以被心知道,虽然心是自己的心,称为菩提心,又称为本心,但无始劫以来我们迷了这个本心,若想寻回这个本心,不能够起心动念去求,一起心动念,被心知道便求不到,古人修行都是无心悟道,那一个是有心去悟道,个个都是无心道人,无心悟道,若有心,道不会现在眼前,所谓无心合道。

以上就是圣一法师心经讲记了,其实我们修行心经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些的讲解,这些讲解是能够让我们知道心经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修行,从而改变我们的命运。以上只是作者对文章的一些理解,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


...查看更多
圣一法师讲经地藏经

圣一法师讲经地藏经

地藏经十三品,第一天宫神通品,第二分身集会品。十地菩萨破无明证法身,即能分身——将一身分为无量身,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法身如天上月,分身如水中月,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上句譬分身,下句喻法身。法身,破无明方显,如天无云;分身,有机始现,如水现月。诸佛亦有分身,法华经见宝塔品,释迦牟尼佛在灵山讲法华经,多宝佛塔涌现其前赞叹“善哉”。大乐说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欲见多宝佛身。”世尊曰:“多宝有宿愿,欲开塔见其身者,彼佛分身诸佛,尽还集一处,然后我身乃出现耳。”即时世尊放白毫光,照十方无量世界,无量诸佛皆来集娑婆。娑婆以佛神力,变为净土。宝塔户开,大众皆见古佛多宝,在宝塔内,生师子座,全身不散,此是释迦分身。请看法华经,便知其详。

修行见法身,就能分身。如中国志公禅师,狱中有志公,街上又见,到处见有志公,此是分身。昔日文殊师利,三处过夏,迦叶欲摈,即见无量文殊。世尊曰:“汝欲摈那个文殊?”过去有一位老菩萨,十个徒弟,请到其净室过年。果然十个徒弟皆说:“师父在我净室过年。”分身与化身不同,化身是随类化现,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是名应化身;分身是分无量身,皆同一形。地藏是十地菩萨;初地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时,即能分身,何况十地,破十分无明,满证法身,分身就多了。地藏发愿度苦众生,地狱众生最苦,所以地藏分无量身到无量世界、无量地狱中救苦。今日世尊在天宫放光明云,地藏会意,无量分身地藏来集天宫,听佛临终付嘱,故名分身集会品。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

此乃分身地藏集会天宫之文。

地藏发愿度苦众生,地狱最苦,所以地藏分身到无量世界、无量地狱之中,教化罪苦众生。每日三时说法,障轻者一闻法化,便离地府;业重者,虽不解法,日日听闻,内薰为种耳。因此如来出世,亦无暇来见佛,今日如来临终放光,地藏知佛住世不久,若此次不来,则无缘见佛了。

心地观经云:“以身常处于地狱,非不亲近大慈尊,以身常处于轮回,非不亲闻微妙法。”这两句话,说地藏度众生苦,无暇来见佛闻法啊!现在无量地狱中,分身地藏,皆来集会天宫,到底有多少地藏呢?文中说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这么多。梵语阿僧祇,此云“无央数”。无量个阿僧祇,不可说算,这多无量;不可度量,这多不可说;不可用口议,这多不可量;不可用心思,这多不可议。数目太多了!因为地藏法身,遍满虚空,有机即现,奚能说其数目哉!因为法身无为,不堕诸数,故不可说。可说是世间法,佛法不可说,超过数量啊!

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文乃地藏带领地府所化的众生同来见佛。

地藏菩萨,在幽冥界度众生,到底度得度不得呢?因为众生入地狱,佛性亦入;众生受苦,佛性不受苦,因佛性不作罪故。然佛性不舍众生,而陪众生入地狱,众生造罪受苦时,佛性不受苦。因此,地狱众生,皆有佛性。众生既有佛性,日日三时闻地藏说法,闻得多,内薰为种;种子起现行,众生即时觉悟自己的佛性——未曾造罪、清清净净。见佛性而发菩提心,归依地藏,忏悔前非,解脱业道,故云‘从业道出者’。焰口有云:“无量诸圣贤,及诸业道官。”业道官,现鬼王身在地府行菩萨道。地藏在地狱教化众生发菩提心,有些仍旧在地府修菩萨行,从来未曾见佛。今天与地藏同来,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那由他,此云百亿),各各持水陆、草木之香花,用表敬心,来供养佛。

圣一法师讲经地藏经

同来等辈,皆因地藏教化,不但见佛性,发菩提心,而且又从性起修,行菩萨行,权现鬼王身,利益受苦众生,成就自利利他两种功德。功德返薰菩提心,则念念流入萨婆若海,成就三不退。第一“位”不退,发菩提心是也。第二“行”不退,以鬼王身度生是也。第三“念”不退,自利利他功德,返薰真如,念念流入毗卢性海是也。具此三不退,则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矣。梵语‘阿耨多罗’此翻无上;‘三藐’此翻正等;‘三菩提’此翻正觉。欲求无上之佛果,须修正等正觉之佛因,因果合称,故名阿耨菩提。正觉者,觉一切法无性,破我执也;正等者,法法平等,周遍法界,圆融无碍,离诸法相,破法执也。既能觉法无我,又能法法平等,则无上佛果可期,故云‘无上正等正觉’。

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

此乃苦众离苦观佛之文。

众生无始劫来,流落生死,不能自拔,受苦无量,若非佛法来救,永无出头之期。迷真起妄,不见其始,故云‘久远劫来’。执妄为真,流落生死;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生死死生,无有了期;如旋火轮,俄而为人、俄而生天、俄而作鬼、俄而作畜,六道轮回,受无量苦。涅槃经云:“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谛,是故久流转,生死大苦海。”此一首偈,说不见四谛之理,则久远流转生死大苦海,不能自出。何谓苦?一身苦——老、病、死。二心苦——贪、嗔、痴。三后苦——地狱、鬼、畜。迷妄众生,于此三苦中,求暂休息,胡可得耶?故云‘暂无休息’。幸遇到大慈大悲,深弘誓愿的地藏菩萨,方便教化,返迷成悟,各各证果。有的证阿罗汉果、初果、二果、三果;有的证初地、二地、三、四、五地。既离生死,又证圣果,今日各与地藏同到忉利,能不心喜踊跃礼拜如来光明德相!景慕之情目不暂舍耳。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

此乃世尊安慰地藏度生劳苦之文。

地藏菩萨日日三时在地狱教化众生,无暇来见世尊,今因如来将灭,赶来觐佛,所以世尊非常赞许。即时以一母陀罗臂、兜罗绵手摩无量分身地藏之顶,而慰劳之。赞地藏菩萨不辞劳苦,念念在幽冥界救度众苦,而释迦如来亦无量劫来在娑婆世界成等正觉。梵网经云:“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华光王座。”如来在五浊恶世,教化刚强罪苦众生,说刚强苦切之语,令其心调和善顺,降伏烦恼,舍外道邪见,而入佛法无我正见,悟真谛理,了生死、入涅槃,有缘的众生,十分度了八九,尚有一二宿业、习气重。是以此次成佛分千百亿身,对机设教说种种方便,引归佛道。释迦心事唯有对地藏说,因释迦与地藏皆是发愿度苦恼众生,所谓“同气相求,同声相应”。释迦灭度唯有将极苦众生付嘱地藏去度。故见面摩顶,先安慰之。

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

此乃众生根机差别之文。

圣一法师讲经地藏经

众生机宜,各各不同,有的离欲祛聪,根性最利,一闻即悟,信受佛法。如舍利弗,从马胜比丘闻佛偈,曰:“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一闻,便证初果。目犍连再闻,亦证初果,此皆根利之机。又黑氏梵志,手执合欢梧桐花来供养佛。世尊曰:“放下著。”梵志放下左手之花。世尊又曰:“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之花。世尊又曰:“放下著。”梵志即问:“今我两手俱空,还教放下个什么?”佛言:“我教你外放下六尘;内放下六根;中放下六识。”梵志依教,即时证无生法忍,也是利根之人。再有一日,外道来见佛曰:“不问有句,不问无句,请世尊道。”佛默然。良久,外道即悟,作礼而去。阿难问外道得个什么道理作礼而去?世尊曰:“譬如良马见鞭影,即入正道。”此等皆利根。

‘或有善果,勤劝成就’。犹如艳喜难陀,过去以青黛涂辟支佛像,感得九十亿劫,人间天上享乐。世尊欲度之,引其上天堂,即贪天女之美;又带游地狱,睹油镬。鬼王曰:“佛弟难陀,持戒生天,天福享尽,入地狱来,我以此油镬炸之。”难陀怖畏,求佛哀救。世尊曰:“莫贪五欲,勤修戒、定、慧,证涅槃时,则地狱与汝无份矣!”难陀惧地狱苦,勇猛精进,不久证阿罗汉果。又阿罗律尊者,被佛呵斥,精进七日,发半头天眼,证四果。此皆善果之人,勤劝激励,方能成就。

‘或有暗钝,久化方归’。如莎伽陀尊者,性愚鲁,五百罗汉,教持半句偈曰:“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一百日,得前忘后,得后忘前。后来佛教执持扫帚,扫地除尘,三年才证阿罗汉果,此乃久化方归。暗钝之机,一定要勤,勤能补拙;佛在世时尚然,何况灭后!末法之世,多是钝机,应该勤苦,长远用功,方有希望。


...查看更多
结语

圣老宗教兼通,慈悲为怀,除了宏扬禅宗外,还到处讲经说法,传戒度僧,资助建寺,为佛铺金,修桥建路,济贫救苦.....所作法施、布施善业,不胜枚举,功德巍巍,故为佛教四众弟子之所共仰,有当今香港四大高僧之一的美誉,以真修实证着称。

相关新闻

最新文章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