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云老和尚

"

虚云老和尚(1840年——1959年),俗名萧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小的时候从师读佛经,17岁离湘至闽,19岁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拜常开为师。次年依妙莲(1824-1907)受戒。虚云老和尚不仅重修佛教寺庙、振兴禅宗,而且还培养了许多佛教人才,其10大弟子不仅继承其法脉,而且还成为著名的高僧。

虚云老和尚年谱_虚云老和尚开示_虚云老和尚当年早课诵什么_虚云老和尚简介

虚云老和尚年谱_虚云老和尚开示_虚云老和尚当年早课诵什么_虚云老和尚简介

虚云老和尚讲地藏经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或出了偏差,后续的修行一定会遇到不少障碍。不过,要确立圆满的见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很不容易。一是身边的善知识太少,二是佛教的经典太多,难于抉择。佛经之多,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如何从中选取一些代表性的经典供自己终身修学,以较少的精力获得较大的受用,少走弯路,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历和开示中,找到答案或者启示。这答案或启示,对于充斥着种种邪知邪见的末法时代之修行者来说,可以说是一盏很好的指路明灯。

在增订《年谱》的时候,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九五六年九月,在虚云老和尚一百一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江西佛学社的同人借给虚老祝寿之机,邀集了江西省部分寺庙的僧众,在云居山举办了一个大型的佛经讲座活动,后来由此发展成为“真如寺佛学研究苑”,让那些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比丘就学于其中。按虚老的旨意,讲座的内容定为讲解“大乘三大部”,即《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佛学研究苑的日常课程,除了研习这三大部之外,另加《四分律比丘戒本》。当时因为虚老年纪大,讲课困难,遂聘请海灯法师任主讲。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一九五七冬天才结束。

虚云老和尚讲地藏经

虚云老和尚发动大众研习“三大部”,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由来已久。细读虚云老和尚的《年谱》、《开示》和《书信》,我们会发现,虚云老和尚这一生,无论是自度时期的个人修行,还是度他时期的讲经弘法,关于听习、宣讲、劝修《楞严》和《法华》的记载,多达数十处。虚老生前还曾用蝇头小楷撰写过《楞严经玄要》和《法华经略疏》等著作,只可惜在一九五一年的“云门事变”中散失了。

虚云老和尚讲地藏经

在中国佛教史上,早就有“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这一说法,至于《金刚经》,则一直被视为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大纲。可见,虚老提倡反复地研习这三大部,是由这三大部在大乘经典中所处的“纲宗”地位决定的。《法华》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圆顿的一乘见地,这是成佛的基础;《楞严》可以帮助我们明心见性和避免魔障的干扰,这是证道的前提,《金刚》可以帮助我们开启智慧之眼,这是修道的指针。所以,修习大乘法门的人,直接、反复,乃至终身研读这三大部,应该说是进入佛法精髓的最有效的途径。

虚云老和尚讲地藏经

至于在家修行人,虚云老和尚主张,除了研习这三大部之外,还应多多诵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地藏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宗教感情、树立修学的信心,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祈福消灾等方面的实际利益。此外,虚老还主张研习《大乘起信论》,认为这也是一个进入佛法大海的有效方法。

总之,虚老的修行经验和开示告诉我们:现时代,如果你想让修行尽快进入轨道,少走弯路,不受人蛊惑、不落入偏执当中,最稳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深入地研习《法华》、《楞严》《金刚》、《起信》等经论,并经常地诵习《地藏经》和《普门品》。这也许是对我们所处时代“善知识难遇”之现实的一个最好的补救方法。

以上就是虚云老和尚讲地藏经了,我们修行地藏经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些东西,这些讲解是能够让我们知道地藏经讲的是什么,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修行经文,更好的去生活的。以上只是作者整理的一些讲解,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海涵。


...查看更多
虚云老和尚:犯淫戒的过失
虚云老和尚:犯YIN戒的过失


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颓,色力必为薄弱,面黄肉瘦,神志极为萎糜,多病短命,畏风寒炎热!福德渐渐消散,灵智便为蒙蔽!同时其他恶行随之而起!如俗人由色力的关系,喝酒食肉,玩耍跳舞等,都是为淫欲的先锋!纵使念佛修禅等功行,淫欲不断,必不能得效,过去修得而复失,岂不危哉?今生如此,将来三恶道难逃,古德偈说:“淫味虽甘毒最深,能走精气耗元神,损人肌肉成劳瘵,服之不已定伤生!”佛说。“破戒之人,如降大雹冰,万物悉遭损坏!亦似人在大海中,船舶破坏,没命于水!”下引各经论证明犯淫戒的过失!

(一)涅槃经云:若有比丘,虽不共女人和合嘲笑,即壁外闻镮钏声,为破净戒,污辱梵行!

(二)毗赖耶经:比丘有五事不应行,云何为五?入淫舍家,入大童女家,入寡妇不端者家,入酗酒家,入偷贼家,比丘入者犯重罪!

(三)大集经:有盲龙文,口中绛烂,满诸杂虫,状如屎尿,种种噬食,脓血流出!身中为诸毒蝇所唼,佛以悲心!愍彼盲龙,问言、妹何缘得此恶?龙女答言:我今身苦!无暂时停,为我于往劫毗娑尸佛法中作比丘尼,思念欲事,于伽蓝内犯非梵行!……佛以手掏水,洒龙女身,一切臭恶皆除,眼亦明净,龙女向佛求受三皈,佛以慈心,授与三皈依法。

(四)楞严经: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女阴)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地狱!

(五)杂宝藏经,难陀出家的因缘:难陀是佛在家阿弟,他最爱妻孙陀罗,佛一日托钵到阿弟家乞食。难陀见佛来,就以菜饭送出给佛,殊不知佛以神力,使他追上不及,一直到祇园精舍,佛就把他剃发出家,但他念念欲想回家,有一天佛引他到天上看见天女很好,持戒想生天。佛又引入地狱中,见油锅地狱,狱卒说是待难陀来!从此才回心修行,得证果位的。

(六)八师经:佛告梵志日:犯戒淫人妇女,或为王法捕治,身自当罪!死入地狱,卧于铁床!或抱铜柱,地狱罪毕,当受畜生道。

(七)大婆沙论:昔有骘陀衍那王。将诸宫女诣水游山,烧众名香,奏五伎乐,裸形而舞,以为欲乐。有众仙人乘神通上过!或见色,或闻声;或嗅香,一时动欲,皆失神通!堕下时王恶其窥探触犯,皆断手足!

(八)菩萨善戒经:栴陀罗等,以及屠儿,虽行恶业,不至破坏如来正法,不必尽堕三恶道中;若为师不能教诏弟子,令守禁戒,则破佛法,必堕地狱!

(九)正法念处经:若邪行人,不善视察,犯非法淫,或在浮图!或近浮图,恶业因缘,命终堕大地狱,受大苦恼!

虚云老和尚:犯淫戒的过失

常有呋蚁恶虫,啾肉饮血!食其五脏,食已复生,经无量岁,常被烧煮!罪业尽后,生于人中;贫穷下贱,受余残果。


(十)善见律:一切作诸恶法犯戒,无人不知,初作者护身神见之,次他心通天神知之,于是转相传至梵天,至无色界天,无不皆闻!故世间有犯戒者,诸天咸知焉。有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致犯戒而生!

(十一)梵纲经淫戒条说: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以上略引十一种经典,明犯淫戒的罪恶极大!其他如地藏经五无间业中说:“于伽蓝内恣行淫欲,”又说:“若遇邪淫者,说鸽雀鸳鸯报!”


...查看更多
虚云老和尚:犯淫戒的罪业过失
虚云老和尚:犯YIN戒的罪业过失


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颓,色力必为薄弱,面黄肉瘦,神志极为萎糜,多病短命,畏风寒炎热!福德渐渐消散,灵智便为蒙蔽!同时其他恶行随之而起!如俗人由色力的关系,喝酒食肉,玩耍跳舞等,都是为淫欲的先锋!纵使念佛修禅等功行,淫欲不断,必不能得效,过去修得而复失,岂不危哉?今生如此,将来三恶道难逃,古德偈说:“淫味虽甘毒最深,能走精气耗元神,损人肌肉成劳瘵,服之不已定伤生!”佛说。“破戒之人,如降大雹冰.万物悉遭损坏!亦似人在大海中,船舶破坏,没命于水!”下引各经论证明犯淫戒的过失!

(一)涅槃经云:若有比丘,虽不共女人和合嘲笑,即壁外闻镮钏声,为破净戒,污辱梵行!

(二)毗赖耶经:比丘有五事不应行,云何为五?入淫舍家,入大童女家,入寡妇不端者家,入酗酒家.入偷贼家,比丘入者犯重罪!

虚云老和尚:犯淫戒的罪业过失


(三)大集经:有盲龙文,口中绛烂,满诸杂虫,状如屎尿,种种噬食,脓血流出!身中为诸毒蝇所唼,佛以悲心!愍彼盲龙,问言、妹何缘得此恶?龙女答言:我今身苦!无暂时停,为我于往劫毗娑尸佛法中作比丘尼,思念欲事,于伽蓝内犯非梵行!……佛以手掏水,洒龙女身,一切臭恶皆除,眼亦明净,龙女向佛求受三皈,佛以慈心,授与三皈依法。

四)楞严经: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女阴)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地狱!

(五)杂宝藏经,难陀出家的因缘:难陀是佛在家阿弟,他最爱萋孙陀罗,佛一日托钵到阿弟家乞食.难陀见佛来,就以菜饭送出给佛,殊不知佛以神力,使他追上不及,一直到祇园精舍,佛就把他剃发出家,但他念念欲想回家,有一天佛引他到天上看见天女很好,持戒想生天.佛又引入地狱中,见油锅地狱,狱卒说是待难陀来!从此才回心修行,得证果位的。

(六)八师经:佛告梵志日:犯戒淫人妇女,或为王法捕治,身自当罪!死入地狱,卧于铁床!或抱铜柱,地狱罪毕,当受畜生道。

(七)大婆沙论:昔有骘陀衍那王.将诸宫女诣水游山,烧众名香,奏五伎乐,裸形而舞,以为欲乐。有众仙人乘神通上过!或见色,或闻声;或嗅香,一时动欲,皆失神通!.堕下.时王恶其窥探触犯,皆断手足!

(八)菩萨善戒经:栴陀罗等,以及屠儿,虽行恶业,不至破坏如来正法,不必尽堕三恶道中;若为师不能教诏弟子,令守禁戒,则破佛法,必堕地狱!

(九)正法念处经:若邪行人,不善视察,犯非法淫,或在浮图!或近浮图,恶业因缘,命终堕大地狱,受大苦恼!常有呋蚁恶虫,啾肉饮血!食其五脏,食已复生,经无量岁,常被烧煮!.罪业尽后,生于人中;贫穷下贱,受余残果。

十)善见律:一切作诸恶法犯戒,无人不知,初作者护身神见之,次他心通天神知之,于是转相传至梵天,至无色界天,无不皆闻!故世间有犯戒者,诸天咸知焉。有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致犯戒而生!

(十一)梵纲经淫戒条说: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以上略引十一种经典,明犯淫戒的罪恶极大!其他如地藏经五无间业中说:“于伽蓝内恣行淫欲,”又说:“若遇邪淫者,说鸽雀鸳鸯报!“


...查看更多
虚云老和尚:戒淫法语
虚云老和尚:戒YIN法语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一: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瞋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禅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眼能如是不被色尘所转,其余五根都能不被尘转,香不垂涎,臭不恶心,甚么眉毛长、牙齿短、张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二: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围,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作得主。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虽做工夫,也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常在喜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眼见色,耳闻声,鼻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对六尘,没有觉照,随他青黄赤白,老少男女,乱转念头。对合意的,则生欢喜贪爱心;对逆意的,则生烦恼憎恶心。心里常起妄想,其轻妄想,还可以用来办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则有种种不正邪念,满肚秽浊,乌七八糟,这就不堪言说了。白云端禅师有颂曰:“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又金刚经云:“应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说法。儒家发愤,尚能如此不被物转,我们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头燃呢!应须放下身心,精进求道,于动用中磨练考验自己,渐至此心不随物转,则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三:

○所以说:“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无名名之父,无色色之母。”色空原来无碍,若实在明见此理,则任他天堂地狱,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挂无碍。不明此理的人,虽能说得天花乱坠,也无真实受用。

古来有一位老修行,在大众会下住了多时,度量很宽,待人厚道,常能劝人放下放下。有人问他:“你这样劝人教人,你自己做到没有?”他说:“我在三十年前就断无明了,还有什么放不下呢?”后来觉得在大众会下,还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这回独宿孤峰,无人来往,自由自在,以为就真无烦恼了。谁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听到门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闹闹的说到庵里去看看,有说,不要动修行人的念头,又有说,既是修行人,念头是不会动的。后来,牧童都进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团上没有理他们。他们找喝的,找吃的,闹个不休。老修行不动不声,牧童以为他死了,摇他也不动,但摩他身上还有暖气。有人说:“他入定了。”有人说:“我不相信。”于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还是不动;挑他的手,也不动;挑他的肚脐,也不动;挑他的耳朵,亦不动;挑他的鼻孔,老修行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于是大骂道:“打死你这班小杂种!”那时观世音菩萨在空中出现,说:“你三十年前断了无明的,今天还放不下吗?”可见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转真不容易。憨山大师费闲歌说:“讲道容易修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罣碍,深山静坐也徒然。”我们既为佛子,若不下一番苦心,徒然口说,是无补于实际的。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四:

○欲界诸天有淫欲:四天王天与人间同;忉利天淫事与人间略异,只过风不流秽;夜摩天则执手成淫;兜率天但对笑为淫;化乐天以相视为淫;他化天以暂视成淫。楞严经说:“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色界已无淫为欲,还有色身。楞严经说:“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但无粗色,非无细色。”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楞严经云:“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了。三界六道,身量寿命,长短不同。非非想处天,寿长八万大劫,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的修行。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五:

○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作我们的模范。全经着重说淫字,由这淫字,说出很多文章来。最初由阿难示现,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毘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原闻法要,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涌出千叶宝连,有佛化身结跏跌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消灭,提将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佛应阿难之请,就说出一部楞严经来。阿难遇摩登伽女,并非做不得主,这是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六:

○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所以说:“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还爱为基。”世人有在家,有出家,有为道,有不为道,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如经所说:“南阎浮提众生,以财为命。”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到出生后,就以财为主。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七:

○世人衣食足了之后,又贪色,这个色字不知害了多少人。古来帝王由于贪色而致亡国的也不少。昔夏桀伐有施,得妹喜为妻,由此荒淫无道,为商汤所灭。商朝的纣王爱妲己,嗜酒好色,暴虐无道,周武王伐之,兵败自焚死。古时没有电话电报,边方告警,则举烽燧,其法: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此台烽燧既作,邻台即相继递举,以告戌守之兵。周幽王宠褒姒,不好笑,王百计悦之,仍不笑,王乃举烽火以征诸侯,诸侯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后西夷犬戎入寇,王举火征兵,诸侯不至,犬戎遂杀王于骊山之下,并执褒姒以去,这事叫烽火戏诸侯。贪色之祸,无量无边,说不完了。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八:

○楞严经指出:“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成正偏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经中说九生百世者,一生一百年,一世三十年,今佛历已是二千九百八十二年,就是百世魔王出现之时。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九:

○现正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经前后所说,着重在一个“淫”字,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看楞严经,若不归宗,跑马看花,就不中用。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作观,自得受用。古来行人,从此经悟道的很多。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十:

○经(即楞严经)中说凡说圣,说悟说魔,都是阐明五阴非有,教我们照破五蕴皆空,最后说知有涅盘,不恋三界,指出五阴魔邪,无一不是说五阴。色阴上,淫色是生死根本,杀盗淫妄,是地狱根本。五阴照空,即脱生死,不复轮回。如何照呢?照是觉照,时时刻刻,依经所说,用智慧观照五阴,照得明明白白的,就是五蕴皆空了。在观照之初,未能全无妄想,这不要紧,古人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若妄念一起,你能觉照,就不随妄转。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十一:

○行持不限出家在家,都是一样,讲个典章你们听: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用。妻年轻貌美,好吃懒作,和野汉子私通。蔡虽明知此事也不说她,日子久了,她更胆大,天天和野汉子私通,毫无顾惧了。有一天,蔡很早就出门卖菜,预计野汉尚未离家,就买好酒肉带回家,这时野汉尚未离去,只好躲在床下。蔡入厨弄饭菜,妻觉得不好意思,就去洗脸并帮丈夫弄饭菜。饭菜弄好了,蔡叫她摆碗筷,她摆了两套碗筷,蔡叫她摆三套。“我今天请客。”她摆好了,蔡叫她请客出来喝酒。她说:“客在哪里?”蔡曰:“在房里。”她说:“你不要说鬼话,房里那里有客。”蔡说:“不要紧,不要害怕,你请他出来好了,若不出来,我就给他一刀。”妻不得已,就叫野汉子出来。蔡请野汉子上坐,向他敬酒,野汉子以为有毒不敢喝,蔡先喝了再请他喝,野汉子才放心。酒菜吃饱了,蔡向野汉子叩头三拜,说:“今天好姻缘,我妻年轻,无人招呼,得你照顾很好,我的家财和我的妻,都交给你,请你收下吧。”妻和野汉子都不肯,蔡持刀说:“你们不答应,我就要你们的命。”二人没法只好答应下来。蔡于是只身空手出门,往长松山西林庵出家,一面修行,一面种菜,后来用功有了见地。再说野汉子财色兼收以后,好吃懒做,老婆天天挨打挨骂吃不消,她悔恨了,跑到西林庵请蔡回家,想重寻旧好,蔡不理她。后来野汉子把家财吃光了,弄到她讨饭无路,她想起蔡的恩情,想报答他。蔡平常好吃昆阳的金丝鲤鱼,她弄好了一盘金丝鲤鱼,送到西林庵给蔡吃,蔡收下说:“我领了你的情了,这些鱼我拿去放生。”妻曰:“鱼已煮熟了,不能放生。”蔡即将鱼放在水里,鱼都活了,直到现在,昆明黑龙潭古迹,还有这种鱼。蔡是俗人,对妻财子禄能放得下,所以修道能成功,奉劝各位,都把万缘放下,努力修行,期成圣果吧!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十二:

○我们跟佛学,现在都是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种:

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

二、身在家心出家,虽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

三、身心俱出家,于诸欲境,心无顾恋;

四、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

我们自己检查一下看这四料简中是那一类呢?我惭愧,身虽出家,几十年骗佛饭吃,表面出了家,内心未入道,未证实相理体,未能四大皆空,未能如如不动,这就是心未出家。我就是这样苦恼,还有和我一样的,可见身心俱出家就为难了。古来身在家心出家的大居士,如印度的维摩诘、月上女、末利夫人、韦提希夫人,中国的庞蕴、宋仁宗、张襄阳,都是深通佛法,居尘不染尘。身心俱出家的大祖师多了,都是佛门模范,为后人钦式,弘法利生,作大佛事,功德无量。清朝顺治皇帝,六岁登基,二十四岁出家,这是身心俱出家的。其身心俱不出家的就不要说了。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更不易。扣冰古佛说:“古圣修行,须凭苦节。”黄蘖老人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故出家人能做到底也不容易。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十三:

○一切法门,都离不了持戒。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如不断杀,必落神道;如不断偷,必落邪道;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雪,自不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佛门旧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何以如此呢?因为修行以戒为体,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没有戒,在生死苦海中就会沉沦汩没。佛曾以戒喻渡海浮囊,不能有丝毫破损,浮囊稍破,必定沉溺。所以宗教净三家,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但戒定慧三法不能偏废,要三法圆融,才得无碍。持戒若不明开遮,不通大小乘,不识因时制宜,种种妙用,死死守戒,固执不精,成为错路修行。三学圆明,才得上上戒品。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十四:

○修行人要先除我相,若无我相,诸妄顿亡。我执既除,更除法执。我执粗,法执细。平常讲话,开口就说我什么,我什么,若无我,则什么都瓦解冰消,那一法都无碍。

虚云老和尚:戒淫法语

由能无我,也就无人,习气毛病也无有了。既为佛子正信出家,求出离法,就要努力忘我,勿为境转,勿在烦恼中过日子。佛子若不降伏其心,则一念错误,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救头燃,严守律仪,如保护渡海浮囊,不容有一点破损。


虚云法师戒淫法语十五:

○受戒后,要谨慎护戒,宁可有戒而死,不可无戒而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共修善法,得大自在!


...查看更多
结语

虚云老和尚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解行并进,严净毗尼,行头陀行,弘法演教,建树卓著。一身而参五宗法脉慧日重光,禅风再振。为近代禅门泰斗。

相关新闻

最新文章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