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智长老,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日出生,祖籍衡阳,家中三代出家。十八岁投云居山印开大师出家,同年于虚云老和尚座下圆具,深得虚云公垂爱,接云公五宗法脉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四代传人、曹洞宗第四十八代传人、云门宗第十三代传人、法眼宗第九代传人、沩仰宗第九代传人。
正念正智以待时
我们再来看下一经736页,这一经以前讲过的,但是因为跟解脱相关,我们还是要再看一次,因为对我们很重要,最後的这几个主题:解脱、涅槃还有十四无记都非常重要,所以既使是重覆的,我们还要很深刻的讲,因为这个是最重要的地方,我们前面学了那麽多知见,学了那麽多法,最後这个地方要把他融贯,尤其是最後一个主题——十四无记,那个地方更重要。
为什麽排一个十四无记?那个是最要紧的一个地方,最後这个主题中,你们听法的的时候,就像在参禅,十四无记的讲法过程中,有善根的会解脱的、会见法,你在这边能听,能观照,十四无记是整个关键点,所以我们排这个课程非常非常重要的,最後的时候还留得下来的,能听到最後的人,有福了,不是开玩笑的喔,讲因缘、讲缘起就在谈这个。没有善根、没有福报、没有因缘,这个课不可能听到最後的,但是听到最後的人就有福了,为什麽?他有善根、他有福报,因为最後的一个主题里面,就是十四无记,那个是佛法最重要的精华,能在那里契入而体会的人,见法不难!我讲这一句话是实在话,我们最後一个主题的时候,大家每一天的上课,每一经都要很用心的,像在修行一样地把身心投入,我很希望藉助这样的因缘,最後这一些学员,大家都能得,得到大受用,得个入处,终身、未来际都是受用无尽,很重要!这个是我的用心,希望大家能注意,
好我们看经文13366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众多比丘,集于伽梨隶讲堂。时多有比丘疾病。尔时、世尊晡时从禅觉、往至伽梨隶讲堂,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坐已,告诸比丘:当正念、正智以待时,是则为我随顺之敎。”在伽梨隶讲堂这个地方,也一样住着很多比丘,圣弟子,但是很多人都生病了,也就是说很多人都面对着死亡,我们佛法最要紧的,其实还是为了这个事情,那麽这个时候佛陀就应用这样的因缘,到那个讲堂,主动的开示,我们这一经就不是谁来请佛陀问法,不是,是佛陀主动的到这个讲堂来,为什麽?因为很多人生病了,很多人面对死亡了,佛陀主动的来这边为大家开示,这个就像我们一般经典说的‘不请自说\’的一样。
他开示的第一个主题是‘当正念正智以待时,是则为我随顺之教,’佛陀一生的开示,指导这些圣弟子们,如果你把握到佛陀所开示的正法的正中心,你能把握住的话,你能随顺这样的教导的话,你就懂得‘正念正智以待时,’虽然生病了,虽然面对的是死亡,这个时候就用得上,我们的心念、我们的意识要在正念中,跟缘起相应,跟无常相应,跟空相应,跟无我,跟如幻非实相应,在这样的正念,产生的正智,当你保持在这样的正智、跟正念中,你就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也就是说面对死亡,明明知道我们面对的是死亡,我还是在正念、正智中不动摇,你就不会颠倒、不会恐惧、不会执着了,这个地方很重要,我们学了这些正见,活着的时候能证入当然最好,我们面对急难,或生死关头,就是一样的正念正智以待时,面对死亡,就是这个地方而已。
...查看更多为什么有的人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什么有的人聪明,能得到好报?在《佛说善恶业报经》里,佛陀如是说。
◆得邪智报的十种情况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一者不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二者显说恶法。三者不能受持修习正法。四者赞非定法,以为定法。五者吝法不说。六者亲近邪智。七者远离正智。八者赞叹邪见。九者弃舍正见。十者见痴恶人,轻贱毁呰。以是十业。得邪智报。
有的人,遇到事情难以决断时,不去咨询具有正智慧的清静贤达之人,反而固执己见,随习气走,或者听从邪智之人的建议。结果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增加业力。这就是邪智报。
有的人、有的团体,听到恶法津津乐道,甚至特别愿意传播。前几年邻居打电话给报社,提供一件好人好事的素材。结果报纸出来了,邻居发现,报到好人好事的版面只有几句话,不到半个名片大小。而那些社会上的恶事,占了大半个报纸的版面,大字标题,恶事的前后经过都扒得很详细。现在媒体中的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善。这是与邪法结缘,得邪智报。传播负能量的这种邪智报在现世的花报是,失去对社会的信心,并由此带来害怕、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久而久之身体健康、人的运势都受到影响。
有的人并不清楚财富的三世因缘,见到有某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了一些财富,便以为得到财富必须要使用不正当手段,这就是“赞非定法,以为定法。”这样的邪见智慧,受到的报应是,要么得不到财富,要么得到财富的同时,也伴随着灾祸。
有的人听得妙法,却吝法不说。这种邪智的果报是愚痴。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尊者,前世是一位三藏法师,因为害怕别人超过自己,说法时说一半,留一半,不认真教,所以这一世得到愚痴的果报。也幸亏他缘好遇到了佛陀,这一生才得以从愚痴的业报中解脱。
有的人由于往昔的因缘,喜欢亲近邪见之人,远离正见之人,对邪见一听就相应,对正见很排斥。这样的人得邪智报。这种邪智报的现世花报是:心里常被不良情绪煎熬,犹如生活在人间地狱。这种人往往事业不能成就,生活也不顺心,
邪智之人往往也很自负。见到愚痴之恶人,往往特别傲慢、轻贱毁呰,殊不知将“轻贱毁呰”的念存于他自己的心中,“轻贱毁呰”的正是他自己,这种邪智的花报是被世人轻贱毁呰。
邪智之人,往往行为看似聪明,实则为聪明所误,陷自己于更加不善的境地,实在令人感叹。
◆得正智报的十种情况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一者善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二者显说善法。三者闻持正法。四者见说定法。叹言善哉。五者乐说正法。六者亲近正智人。七者摄护正法。八者勤修多闻。九者远离邪见。十者见痴恶人。不生轻贱。以是十业。得正智报。
遇到事情难以决断时,要询问有智慧的贤达。贤达为你解疑释惑,树立正见。这种正智的果报是,在圆满的解决了事情的同时,也能解怨释结,减轻业力。
见到善法,显明宣扬;听到正法,积极实施。善法、正法能安慰人的心、鼓舞人的意志,充满正能量。常常宣扬善法、正法,这种正智的现世花报是,心情开朗,人生充满希望,乐观积极向上,这种心理对身体健康也是有益处的,同时周围也会感召聚集一些有正能量的善友。
见到有某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了一些财富,心里要明白,他所能得到的财富,都是他过去世布施而得到的善报,但是因为使用了不正当手段,他也会因此而受到相应的灾报。这就是“见说定法。叹言善哉”。这种正智,能让我们看清三世因果,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有的人听得妙法,却吝法不说。这种邪智的果报是愚痴。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尊者,前世是一位三藏法师,因为怕别人超过自己,说法时说一半,留一半,不认真教,所以这一世得到愚痴的果报。他幸亏缘好遇到了佛陀,这一生才得以开悟。
多亲近正智慧人,多说正法,多护持正法,精勤修习正法,广学多闻,远离邪见的恶知识。正智报的现世花报是:心里常常清净愉快,犹如生活在人间天堂。这种人往往事业顺遂,生活美满。
有正智的人,心性平等、平和,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遇到愚痴之恶人,他们不会心生轻贱毁呰,能以平等心待之;当机缘成熟的时候,他们会方便地施以度化。
正智之人,行为充满智慧,在正智慧的引领下,人生越走越光明。
...查看更多
一劝贫者施。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是越贫越要施,因财富从施舍中来。因贫穷故,才要广种福田,广行布施。可以先从随喜赞叹开始,慢慢内心感化,自然随分随力,布施一切。
二常行布施。不可一次心血来潮,拿出相当多的钱款布施,造成这个月经济紧张,生活不便,然后又长时间不行布施,一曝十寒。我们既然发心布施,就要做到坚持,每月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分出布施的那一部分,月月有布施,积跬步而行千里,积小善而成大德。
三要正财正施。首先我们布施的钱财要来源于正处,不可用偷盗、赌博等非法途径得来的钱财布施。其次要有智慧观照,现在不少正法修行的道场都有比较完善的慈善组织,我们可以把钱物汇寄到正法道场,做到善款善用。有少数人利用布施诈骗,尽管我们发心是好的,但是也不能因为我们的善良发心,给他人造作恶因的机会。
四劝随缘布施。现在有些人执着于某项布施,比如专门放生,认为放生功德最大,又有人认为诸所布施,法施为最,所以拒绝余者布施,一定要刻印经书光碟。
五勿求名利。善事不留名姓,则功德犹巨。我们行布施是从慈悲角度出发,锅釜刀下,是为救它一命;刻碟印经,是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阿弥陀佛做点事,不可借此炫耀。有塑造佛像,底部刻上捐者名姓,此与在佛像上刻“XX到此一游”何异?供奉佛像,鲜花灯果,大众右绕瞻礼,汝的名姓亦在其上,何德何能受大家如佛般礼敬?汝等削耗其福,迅猛快速,谁堪与比!
六者劝布施勿求回报。财富从布施中来,但因各人因缘不同,有的未必报在今生,有的虽报,而自身智慧浅陋,未能察觉。倘一心思得,则往往因失望而对布施丧失信心。要知道因果不虚,但事无求,则报亦巧妙。唯责己发心,勿求善果,果报终自殊胜!
凡相貌端正、聪明智慧、生富贵处、乃至终成佛道,悉从布施中来,现代人,奉金为上,不知你算尽机钻营巧,财富皆是你命中所定。赢得越多,反而消耗的福报越甚,真正智者,珍粒米滴水,片纸一线,待人以宽,和颜柔语,惜已有之福;慈悲救助,塑像印经,广宣流布,布施一切,此为人中上上智慧矣!
做人应该敞开自己的心胸,若是什么都介意,什么都计较,真的很难过得幸福,其实也是自己和自己较劲,真的是自己给自己添堵。
其实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没办法要求事事都称心如意,只能改变自己的看法,开阔自己的心胸,看开看淡就好。
这一路上总有很多的流言蜚语,总会遇到很多不如意,如果只是局限地看,当然会感觉过不去,可是很多的困难和不如意,当你把眼光放长远,你会发现其实真的不算什么,所以真的不要自我拘束和折磨了。
对于人生来说,既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我们又何必活得那么拧巴呢,很多的事情真的不值得计较,学会放下,才能轻松上阵,日子才会轻松又自在。真正智慧的人,往往不会计较这些东西,愿你也能够做到。
不会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
你这一辈子最该取悦的是你自己,你要顺从你内心的想法,去做你想做的事情,过你想过的人生,而不是被他人左右,活得唯唯诺诺。你如果介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就会束缚你的思想,限制你的行动,让你长期不能自在和洒脱,你这辈子将会过得胆小又无趣。
真正智慧的人,是坚定自我的人,他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至于他人的眼光和看法,随他们去吧,自从甩开了他人的目光,会活得异常的轻松自如。
不必太计较他人的眼光和看法,可以适当的参考,但是不要影响自己的意志,你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力,坚持自己的主见,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不会沉浸在过去的伤痛里
对于过去的失败或者伤痛,其实我们已经不能改变了,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看待它的态度,若是我们一直耿耿于怀,不愿意承认,我们就是给了它继续伤害我们的力量。若是能够坦然的接受,就会从悲痛的心境中跳脱出来,然后立足当下,过好现在的生活,才能迎接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真正智慧的人,早就已经练就了扫除力,对于过去那些不好的人和事,会一并丢掉,扫除那些不好的影响,而是懂得吸收经验教训,过好现在,日子当然是越过越顺遂。
不会计较自己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现在是一个很火的词汇,的确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相当重大的,但是原生家庭不是我们逃避成长的借口,更没有义务要一直替我们背锅,我们的出身是不可以选择的,但是我们有主观能动性,现在长大了,更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真正智慧的人,不会给自己找借口,是不会计较自己的原生家庭的,而是敢于甩开原生家庭的束缚,从现在做起,自己亲手创造想要的未来,而不是把自己的不好归咎于自己的家庭。
不会计较当下的得与失
其实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经历了什么,就算你最终得到了什么,等到你离开的那一天,最终也是两手空空,所以要抛下得失心,尽情去体验,这样老了之后才不会后悔。
有的人真的相当计较得与失,经常因为一点点的失败和失去,就搞得心有不甘,以至于垂头丧气,全然忘记了接下来的行程。
其实人生这么长,不走到最后,你怎么知道是失败还是成功呢?那些得与失等老了之后,坐着摇椅慢慢来细数吧,而现如今只管去经历,去闯荡就好,别因为一时的失败,就丧失了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寄语:
人生走着走着,就是不断做减法的时候了,若是什么都介意,经常因为一点点的小事,就扰乱自己的思绪,什么也不愿意放下,什么也不肯放下,只会让自己一无所获,还过得非常的累。
做人还是要大度和洒脱点,别去为难自己了,该放下的放下,该舍弃的舍弃,这样才能轻松上阵,日子也是更加的,这样其实就已经足够。
南无阿弥陀佛
被教内奉为禅宗尊宿、佛门泰斗,为绍隆三宝,续佛慧命,应诸方各大丛林礼请为尊证阿阇梨、教授阿阇梨等职事。任江西云居山、深圳弘法寺等诸大丛林首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