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十善业道经,上星期一讲完了证信分,今天讲到。
甲字下第二段、缘起分。 缘是因缘,起是生起,一件事的发生,皆有其各个不同的因缘。而且单因独缘,都不能成办。下面的一段经文,就是本经生起的因缘。或缘起分中我再把他分成十个小段。现在先讲 乙字下第一段,总标心为业体。 经上说: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经上的‘尔时’,就是证信分中,佛与八千比丘,三万二千菩萨,会聚在龙宫的时候。‘世尊’,就是 释迦牟尼。‘龙王’,指的是龙宫主人,娑竭罗龙王。一切众生的‘一切’,是说众生之多,无法确定他的数目。‘众生’者,许多条件和合而生。心想异故的‘心想’,就是心上的妄想。‘异’者不同,‘故’、是所以然。造业亦异的‘业’,就是善业和恶业。诸趣轮转的‘诸趣’,就是六趣,也就是六条道路。‘轮转’者,如车子上的轮盘,转动不息。 释迦牟尼佛,所以又称世尊者,因为每一尊佛,都同样的有十种德号。佛、如来、世尊,都是十个当中的一个。 一切众生,在佛学上讲众生的范围,有三界二十五有,或六道,或四生,或十二类生的不同,然以六道来赅括一切众生的地方很多。六道: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天道中又分欲界六天。色界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四空天。三界合共二十八天。修罗道又有四种,散居在天、人、畜生之中。人、畜生、饿鬼、地狱的四道,依次在欲界之下。六道众生,各各以类相从,其数目之多,虽恒河沙数,都不够计算。众生者,假借地、水、火、风的四大而生成,又须不断的吸取外面地、水、火、风的四大以资补养,所以叫做众生。又可以说,因善恶业的牵引,天上人间,处处受生,名叫众生。 心想异故者!一切众生,莫不有心,这一个心,在佛学上讲,有真心,妄心。真心、是如静水一样,澄湛而光明。妄心、如水因风的激荡,而起了波浪,浑浊不堪。拿人类来说吧,每一个人都有贪、嗔、痴、爱的心,这些心,都是虚妄想像,而没有实在个体的。各个众生的根性不同,所以有贪心偏重的。有嗔心偏重的。有贪嗔痴爱,都兼而有之的,所以说心想异故,也就是各各不同。 造业亦异者:业、就是行为。人们因为有贪、嗔、痴、爱的虚妄心在作崇,在做主动,所以表现在行为上的多半是杀、盗、淫、妄。但也有一部份人,存有道德的心理,或因宗教的信仰,而表现在行为上的是,救孤恤贫,济人利物。这两种行为,当然是一善一恶。这一善一恶的行为,在既完成之后,便结成将来受苦受乐的正因。所以经上说: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 由是故有诸趣轮转者,诸趣,就是六道众生,前面已经讲过。由于一切众生,所造的善恶业不同,所以每一个众生,在寿命终了以后,都由各别不同的业力,牵引到他应该受生的一道去受生。如善的行为多,就上升天道,或人道去享乐;恶行为偏重的人,就牵引到畜生、饿鬼、地狱里去受苦。乐的福报受完了,如果不努力增进,就仍然堕落下来;苦果受完了,如果不再造恶,仍然可以上升。因此、众生在这六条道路上,来来去去,生生死死,犹如车子的车盘,转动不息,永远没有了期。所以说故有诸趣轮转。以下讲到缘起分中 乙字下第二段、别示业果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