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彭绍升
彭绍升,法名际清,字允初,一字尺木,是苏州长洲人。幼年聪颖。十六岁,就是秀才,第二年考中乡试,又过一年,考中南宫,一直是名进士终老在家。最初不信佛,好世间的文字,有志利世济民。忽然自己省悟说:“我没有明了我心,怎么办?”有人告诉他道家修炼法,修习三年,不见效。后来读佛书,开心地说:“道的归属就在这里了。”开始信向佛乘。仰慕梁溪高忠宪、庐山刘遗民的为人,所以又号称二林,仿效高刘两位的修学地,同样名叫东林啊。性情很孝顺,在母丧期间,睡在墓侧有三年。父亲去世后,建念佛道场,又发愿把平日念诵的《华严经》十部,《弥陀经》一千部,《金刚经》一千部,佛号一千万声,代父亲回向西方净土。然后完全放弃世间学业,专心佛教,喜欢方山、永明的书。尤其推崇莲池、憨山,作为净土的前导。
评说:我听了“二林不若一林好,就了庐山去锡山”,暗中很赞同他的话。直到读一行的书,而感叹他的去留很适宜。读《决疑》、《念佛》两个论,觉得非一非二,无我无他,就不知不觉忘掉自己了。
清吕蔚若
吕蔚若,是钱塘人。乐善好施,专修净业。吃素二十多年,早晚课诵不间断。嘉庆三年二月初,生病了。当时苕溪的章铨,因为有事到杭州,舍弃家业。夜里梦见一僧人盘坐在院中唱佛,因此问念佛干什么,僧说:“吕某有善根,不久就回归极乐国土,先生还不知道吗?”章醒来后奇怪,早起告诉吕的儿子文燕,忧愁地说:“我父亲正月下旬,就嘱付后事,说是在二月七日,往生净土,现今您的梦是这样,就是真的了。”到了初六日,吕的卧室遍满莲华香,一夜不散。第二天清晨,香更浓了,吕自己说:“阿弥陀佛,与菩萨们都来了。”就盘坐合掌,唱念佛号往生了。章铨为他写了传记。(《染香集》)
清曾庚
曾庚,是江苏宝山人,观察(官名)曾印显的儿子。壮年时,推举贤良,不求升官,好善乐施,尤其喜欢放生,家中杜绝宰杀。有僧人教他念佛法门,于是深信力行。嘉庆十三年九月,拉痢疾,自知病好不了,念佛更迫切。到了十月二日,告诉家人说:“我的归期在今天了,你们为我称念佛名,一切事务不许干扰我。”自己起来写信,告别他的归戒师智照和尚。然后,让家人焚香,合掌正念就往生了。(《染香集》)
清陆西桥
陆西桥,以字传,是苏州人。年少有才,而考试屡次失败,就慨然发起出世的心,与妻子周氏,同修净业。膝前止有一女儿没有出嫁。有一天,陆示现病态,对周氏说:“七天后我走了,你不要让我女儿知道,恐怕她哭泣,扰乱我的正念。”周氏说:“好的。”到期,沐浴更衣,面向西方端坐,念诵《阿弥陀经》,念到“白鹤孔雀”的句子时,抬眼仰面,好像看见什么,平静往生了。这是嘉庆六七年间的事。(《往生近验录》)
清凌树
凌树,字吉人,是松江娄县的官学生,喜欢讲性理的学问。言行忠实,乡党敬重。晚年,阅读《云栖法汇》,于是发信心,常静坐念佛,早晚有定课。当时松人大多不知道念佛法门,凌其实是倡导者,随后跟从的众多。嘉庆十二年秋,生病,对亲人说:“我去净土,必要趁着中秋好月色。”到了中秋夜,果然念佛往生了,当时月明如白天。(《染香集》)
清沈畅(顾居士)
沈畅,字紫林,是元和县武生。为人沉静,靠教幼童为生。后来归心净土,凡是念佛七期法会必定参与。节日放假,以及年底,就住在南禅寺念佛。有一天,忽然对他儿子说:“我要回去了。”他儿子很惊讶。过了一天,示现微病,招请沙门数人助念,沈就合掌往生了。有个顾居士,也住在南禅寺念佛,比沈畅先往生。往生西方时,家人都闻到了莲华香,想为他请僧人助念。居士说:“不用,我已坐在莲华中,见佛放光照我,我这时在光中,不须要灯烛啊。”这样经过三天,沈就吉祥卧往生了,有香气三天才散。事情发生在嘉庆十五年。(《西归见闻录》)
清蒋龟蒙
蒋龟蒙,是会稽人。壮年时作幕宾游历四方,乐意行善事,尤其注意净土法门。嘉兴的楞严寺念佛堂,以及放生会,都是他倡议建立。晚年回家,修建净室三间,作为栖息地。里面供奉阿弥陀佛像,每天课诵洪名十万声,数年不间断。嘉庆十六年某月,预知时至,临终前三天,告别亲友。到期,邀请僧人十人,在静室念佛。自己盘坐在庭院中,僧众绕行持名。快到中午,正在行香,蒋合掌往生了。(《染香集》)
清曹圣友
曹圣友,是嘉善人。曾经患风病,手脚瘫痪,进香到杭州的天竺寺,在佛前发愿,念佛求往生,发誓不退转。从此行住坐卧,念佛声不断。念到深切处,必定痛哭流涕,这样经过十年。嘉庆十六年七月十一日,要他儿子到北港的荻秋庵,请僧人六人,来家里念佛。十四日僧人来,曹说:“我十六日应当向西去,请师父们三天相助,感谢不浅。”就在当日开始,每天念香十枝,行坐各一半,曹天天跟随。到十六日晚,坐香刚到二寸,曹就往生了。(《染香集》)
评说:过去的人念佛,痛哭流涕。现今是钓誉沽名,即使勇猛一时,很快又懈怠。用力多而成功少,就是这个原故啊,慎重吧。
清冯庭桂
冯庭桂,是苏州元和人。受持五戒,曾经在普福禅院,礼拜《华严》、《法华》两经,每天一千拜,寒暑不间断,后来住南禅寺也是一样。礼拜经的空闲,就念佛不停,这样过了二十多年。嘉庆十八年春天,冯预知时至,告别亲友故交,安然念佛往生了,异香三天才散。(《染香集》)
清浦文荣
浦文荣,是吴江人。中年时,归依接待寺的僧人祥谦,秉受五戒。发心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数十年每天课诵佛号不断。有二个儿子,一个出家在胥江的禅院,也常到父亲家,父子兄弟,同心念佛。嘉庆十八年,浦七十岁,感有微病,自知时至,要二个儿子都称念佛号,浦就合掌往生了。室中有异香,一整天不散。(《染香集》)
清郑兆荣
郑兆荣,字廷勋,是吴江盛泽人。从小吃素好善。中年经商在汉口,家中渐渐富有,而善心更厚。先是有同事的妻子某氏,因病到了冥间,神责备她不孝,要夺她的命。某氏急忙求饶,神说:“你要消罪,须要向善人徐大均商量,才可以。”某氏醒来,就如神说的去做,才免死。那徐大均,一直修净业,是郑的亲戚。郑听说这事,于是信向念佛,越来越加深。慷慨捐出一万资金,开善堂,救济贫困,回向净土。有客人来没有事,就不说话。晚年,自己把早就准备的桫枋棺木卖给别人,有时怀揣着佛珠和钱,去那些穷地方,布施劝人念佛。遇到隆冬严寒,脱衣给别人穿,也在所不惜啊。嘉庆十八年十二月,染有微病,到了十五日,儿子要到别处去,郑说:“去了应当快回,我走的日子定了。”到期,面向西方盘坐,眷属围在身边,郑说:“为我念佛,菩萨降临了。”众人闻到异香,不久就往生了,亨年七十八岁。(《染香集》)
评说:世俗的愚人,生前不修净土,只知道预备寿木,以为是安顿了一生。等到身入棺中,没有钱财的,就交给一堆野火,有体面的,埋在万里荒山,那种办法也太偏了。如今郑廷勋把棺木卖给别人,他也是有鉴于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