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佛缘网
圣严法师108自在语 星云大师讲演集 洞山宗旨 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 云门宗禅诗研究
主页/ 禅宗文化/ 文章正文

寺院过堂 其中的讲究您知道吗?

导读:...

寺院过堂 其中的讲究您知道吗?.jpg

  过堂也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有二时过堂、食存五观之说。

  二时过堂即是早晨、中午到五观堂或斋堂用食。五观之意为: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

  在过堂时,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众在两边就座。饮食之前,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鱼(梆)和葫芦型铁板(云板)。梆是吃饭号令,又叫长鱼。鱼昼夜均不合眼,隐喻佛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废寝忘食吃饭。

  当云板响起,大众搭衣鱼贯进入五观堂,依序就坐,向上问讯后维那起腔,大众齐唱供养偈。

  接着维那师呼僧跋后,大众便开始用斋。丛林过堂多使用碗盘,少数寺院使用钵,碗盘皆有一定位置,不得恣意摆放,添汤加菜由行堂服务,也不得出声、恣动。在饭食中须心存五观,并摄心用功,或持佛名号或参吃饭的是谁。末了,大众唱结斋偈。

  整个过堂是一个安静的用食过程,住持和尚如有事便会在此时向大众宣布,称为表堂。每月初一、十五或特殊节日便加菜施众,或有居士斋僧布施也加菜。

  中国佛寺通常在大殿外右侧会设个小小的施食台,体恤饥困的众生。它是根据佛经中旷野鬼神众及罗刹鬼子母的典故而来,大众过堂时,都由一僧人负责出食,将七粒米或指甲许的面条,透过观想及大众的加持,施食给众生,愿他们同得饱满并去除悭贪。

  简朴的丛林用斋,象征的是高远的智慧与宽广的情怀。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