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念老的批注,第四,「明妄语之恶」。「妄语者,《智论》曰」,《大智度论》里说,「妄语者,不净心欲诳他。覆隐实,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大智度论》这几句话,首先说明欺骗别人这个心不清净,这个心不好,想欺骗别人。事实真相隐瞒住,这叫覆隐实,不跟他说实话,不跟他说真相。
出异语,这个异语就是假话,这就造口业,欺骗众生,我们今天讲存心骗人,这叫妄语。心行都不善。「又《大乘义章》曰:言不当实,故称为妄。妄有所谈,故名妄语。」下面,念老总结着说,「故知心存欺诳,口出不实之言,即名妄语」。
「又口之四过,亦即十恶中口业之四恶」,这个经上都说出来了,「名为两舌、恶口、妄言」,就是刚才讲的妄语,后面还有个「绮语」。「《净影疏》曰:口之四过,不应法故,通名妄语」,这是把四种口过合起来,都称之为妄语。
『两舌』是挑拨是非,破坏两个人的交往,在甲面前,他说乙说你的过失;在乙的面前,他说甲说你的过失,所以斗乱两头。小
『恶口』是言语粗鲁,说话很难听,这个是也很容易犯的,都在日常生活当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很好听,目的也是欺骗对方,言语都不诚实。绮语多半是损人利己才用这种不正当的手段,在今天商场上几乎处处能看到这种行为。《净影疏》说,这四种过失,口的四种过失,「不应法故」,就是不如法,通名叫妄语。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二七集)2011/8/7 檔名:02-03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