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佛缘网
初识佛法须知 佛学的真面目 法苑谈丛 教规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
主页/ 初识佛法须知/ 文章正文

惟贤法师: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

导读:惟贤法师: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 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 【按】 2012年9月19日,受重庆佛...
惟贤法师: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

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

—— 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

【按】 2012年9月19日,受重庆佛学院领导委托,佛学院佛照法师、开智法师、延定法师、照仁法师、崔永波老师等一行前往涂山寺,看望亲近92岁高龄的重庆佛学院院长惟贤长老,并汇报9月15日举行“重庆佛学院二十周年校庆”的工作情况。
佛学院几位法师,渴望亲近善知识,在他们的诚心请求下,惟贤长老做了如下慈悲开示。

一、莫忘太虚大师院训“淡宁明敏”
你们作为重庆佛学院的教师,是生力军、中流砥柱,要把责任担当起来,为佛门培养龙象,为现代培养新的高僧,培养德学俱有的高僧,这个任务很艰巨啊!
真正来说,要把佛法、佛的法身慧命延续下去,必须要有德行,有学有德。在现在来讲啊,就是既不忘根本,又有善巧方便的眼光和手段,展望未来,与时俱进,这个与时俱进很重要。
过去,我在太虚大师身边读书的时候,他写了院训——“淡宁明敏”。
“淡”就是对五欲的境界要冷淡,要淡泊,这样才能持戒。如果追求五欲啊,为外境所转,就不能持戒,所以必须要淡。
“宁”就是宁静,要有定力,因为自己没有定力啊,“明敏”也没有用处啦。
“明”就是要有智慧,明白因果,明白善恶是非。
“敏”就是在行动上能够适应形势,所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机制宜,适应这个形势,与时俱进。

二、牢记太虚菩萨“明理、利他、实证”的教导
另外,太虚大师教我们三句话:
第一句,勤学明理以传教;
第二句,舍己利他以成行;
第三句,真修实证以成果。
第一句的意义呢,修学阶段必须要“勤学明理”啊!
弘扬佛法的根本在僧,重点就是要把教理搞清楚。佛法大概怎么样?印度佛教、中国佛教怎么样?历史源流怎么样?各个宗派的基本要点是什么?都要明啊,佛法就要明,这样才能传教。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以盲导盲。所以,第一个要“勤学明理以传教”。
第二句就是“舍己利他以成行”,这句讲的就是菩萨精神,能够舍弃自己的利益,利益众生,以利他为前提,这就是菩萨行。
太虚大师在汉藏教理院,专门讲的有“今菩萨行”,我亲自听他讲的。所以,“今菩萨行”必须要做个现代菩萨,他就自称为菩萨。他有首诗:
我今学修菩萨行,我今应证菩萨名;
愿皆称我为菩萨,比丘不是佛未成。
他说:“希望大家称我叫太虚菩萨,我不是比丘,比丘戒是非常严格的,也不是佛,未成功,我是个菩萨。”
这个精神很不错的,做现代菩萨,做今菩萨,所以这句是根据“淡宁明敏”那个“敏”字发挥下来的。

三、发扬禅宗的离相修善精神
佛法啊,博大精深,我们自己也要心胸广大。禅宗的禅,就代表佛心。佛心是什么?清净广大正直平等慈悲,这是佛心。以这个佛心呢,才能够容纳一切,象虚空一样包含一切,才能度己度人,所以禅宗是佛心宗。
那么,这个具体精神呢,就是六祖大师开悟的,在《金刚经》里的两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是条件,能够无所住才能生清净心。无所住是什么?不要著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乃至于一切相都无所住。
生什么心呢?广大心。就是文殊菩萨的大智、观音菩萨的大悲、普贤菩萨的大行、地藏菩萨的大愿,就以“悲智行愿”作为心,由心发动行。
所以,《金刚经》这两句话,意义很广大,非常的大,这是《金刚经》的精髓,也是大乘菩萨行动的指导。
唯识学呢,讲万法唯心,彻底净化心灵,心净国土净,心染国土染。而空宗般若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说,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远离一切相,广修一切善,这两种啊,是二而一,辩证的统一。

四、续佛慧命,须“学修一体化、生活丛林化”
所以,我刚才说的这些啊,作为一个佛教徒,真正要把这个法脉传下去,使正法久住,能够续佛慧命,就必须要照做。过于保守也不行,山门都不能出去。太过于开放、随俗,完全旅游化了,也不行。这个要把它看清楚。
所以你们这些老师啊,培养法门龙象,培养现代高僧,身负重任,非常艰巨啊。所以,这个对于学僧来讲,“学修一体化、生活丛林化”相当重要。
这两句呢,是1992年我在上海龙华寺参加由赵朴老主持召开的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来的。

五、挽救“功利主义”对佛教教育的危害
因为没有提出以前啊,全国的佛学院,不管是国家级的、省级的、初级的,教学方针都很乱的啊。这个叫啥子,那个时候,佛学院成了个洗脑筋的地方,学佛学而反对佛学,成了这样的趋势,学僧出来啊,讲地位、讲工资,佛学院教育成了一个功利主义的教育。所以,为了挽救这么一个业力,在上海龙华寺,赵朴老主持召开了这个座谈会,就提出这两句话:“学修一体化、生活丛林化”。

提出以后,逐步逐步推行了,这个风气才逐步挽转过来。
这是佛教教育,特别是汉传佛教教育发展的一个源流。当时,在佛教教育界里,除赵朴老以外,有妙湛法师、妙善法师、上海圆明讲堂明旸法师,好几个大德都在,所以这两句话非常重要,那个会议非常重要。
从那个会开了以后,正本清源啊,办佛学院的方向,就比较明确了。对这个历史源流,大家要晓得。
现在我们责任艰巨,法门龙象的培养是重点。
我还是不断在学习,法门也需要学,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我一生的志愿,学习无止境啊!
(重庆佛学院开智法师据录音整理)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