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佛缘网
初识佛法须知 佛学的真面目 法苑谈丛 教规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
主页/ 初识佛法须知/ 文章正文

恭迎普贤菩萨圣诞!祈愿菩萨恒加持,大众善愿皆成就!

导读:恭迎普贤菩萨圣诞!祈愿菩萨恒加持,大众善愿皆成就!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今日2019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廿一,恭迎普贤菩萨圣...
恭迎普贤菩萨圣诞!祈愿菩萨恒加持,大众善愿皆成就!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今日2019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廿一,恭迎普贤菩萨圣诞。

普贤菩萨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是理德和大行愿的象征,故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值此吉祥殊胜日,敬请广做功德,戒杀、吃素、诵经、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

祈愿 世界和平,无有灾厄!

祈愿 众生自种善因,自利利他,愿自他生命一切圆满!

南无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普贤菩萨摩诃萨


普贤菩萨名字的由来

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云:“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

在《悲华经》的记载中,当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普贤菩萨当时为第八王子“泯图”。

他在宝藏佛前,发愿要在像娑婆世界一样不清净的国土中,修菩萨行救度众生。

更愿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使其庄严清净,就如同“青香光明无垢世界”。

同时要教化无量的菩萨,令他们心地清净,都能趣向大乘佛法,使这种发大心的菩萨都充满他所化度的国土世界。

于是,宝藏佛即为他将“泯图”这名字,改号为“普贤”,并授记他未来在北方“知水善净功德世界”,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号为“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普贤菩萨的坐骑

普贤菩萨像大多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

六牙白象据说原为菩萨所化,表示威灵,《普曜经》云:“菩萨便从兜率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

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意表菩萨性善柔和有大势,象征力大无比。

也就是说,我们行动的时候,一定要坚韧不拔,有大无畏的精神,才能成功。

白色,表清净无染;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

在大威势中,能够清净无染,这才是菩萨的行持。

六牙表示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智。六牙白象是菩萨所化,以表威灵,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毗卢遮那如来合称华严三圣,就是《华严经》华藏世界的三位圣者。

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

因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故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佛之左侧;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佛之右侧。

文殊、普贤两位菩萨是十方三世一切菩萨之上首,在佛经中,经常协助宣扬如来弘扬佛法、摄受众生。

文殊显智、慧、证,普贤显理、定、行,共同诠释如来理智、定慧、行证之完备圆满。

《大日经疏》:“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大方广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菩萨在修行时,

发下十大愿行,圆满佛果!

今天,让我们以普贤菩萨为榜样,

共同发愿:

一者礼敬诸佛:

我发愿从今以后,践行尊重他人。

以一颗平等心,尊重善待他人。

二者称赞如来:

我发愿从今以后,践行赞美他人。

以一颗欢喜心,布施赞叹他人。

三者广修供养:

我发愿从今以后,践行助人为乐。

以一颗无私心,帮助供养他人。

四者忏悔业障:

我发愿从今以后,践行常思反省。

以一颗惭愧心,忏悔犯下的错。

五者随喜功德:

我发愿从今以后,践行与人为善。

以一颗清净心,为他人的功德而欢喜。

六者请转法轮:

我发愿从今以后,践行传播真理。

以一颗虔诚心,请圣贤示教真理。

七者请佛住世:

我发愿从今以后,践行保护圣贤。

以一颗无畏心,保护圣贤和真理。

八者常随佛学:

我发愿从今以后,践行追随圣贤。

以一颗精进心,追随并向圣贤学习。

九者恒顺众生:

我发愿从今以后,践行顺从民意。

以一颗柔软心,听取大众的意见。

十者普皆供养:

我发愿从今以后,践行圆满功德。

以一颗无我心,将功德回向给众生。

普贤道场:四川峨眉山

峨眉掠影

▲银色世界峨眉山

▲金顶华藏寺

▲远眺金顶

▲万年寺

▲仙峰寺

▲雷洞坪灵觉寺

▲洪椿坪

▲伏虎寺

▲大佛禅寺

▲报国寺

▲峨眉金顶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记载普贤菩萨住地说:“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普贤),与其眷属三千人,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华严经》载有善财童子伫立妙高峰上,观此山如满月,大放光明,因此峨嵋山又称大光明山。峨嵋山在晋代创有六大佛寺。晋隆安三年(399年)慧持和尚从庐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贤寺,供奉普贤菩萨。传峨嵋山成为普贤菩萨道场,即由此而来。

峨嵋山的最高处是金顶,上建金顶寺,威镇全山。金顶寺又称光明寺,因山顶常有光明而得名。每当午夜,在金顶上看群峰中,有千百万点晶莹闪耀的光亮,从山沟里慢慢地升起来,像一盏盏明灯,忽上忽下,灿若明星,人称此奇景为“万盏明灯朝普贤”。

普贤圣像 瞻礼获福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