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佛缘网
初识佛法须知 佛学的真面目 法苑谈丛 教规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
主页/ 初识佛法须知/ 文章正文

太虚大师:楞伽大旨

导读:太虚大师:楞伽大旨 楞伽大旨 ──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讲── 所言入楞伽经者,斯乃诸佛心量之玄枢,群经理窟之妙键。广喻幽旨明深义,不生不灭,非有非无,绝去来之二途,离断常之双执。以第一义...
太虚大师:楞伽大旨

楞伽大旨

──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讲──

所言入楞伽经者,斯乃诸佛心量之玄枢,群经理窟之妙键。广喻幽旨明深义,不生不灭,非有非无,绝去来之二途,离断常之双执。以第一义谛,得最上妙珍,体诸法之皆虚,知前境之如幻,混假名之分别,等生死与涅槃。大慧之问初陈,法王之旨斯发;一百八义,应实相而离世间;三十九门,破邪见而宣正法。晓名相之并假,祛忘想之迷衿;依正智以会真如,悟缘起而归妙理。境风既息,识浪方澄,三自性皆空,二无我俱泯,入如来之藏,游解脱之门。──节录唐译大乘入楞伽经序

楞伽经名,凡有四译,今存其三。一、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刘宋求那跋多罗译。二、入楞伽经十卷,元魏菩提流支译。三、大乘入楞伽经七卷,唐实叉难陀与复礼等译。译意虽各异,楞伽名则一。梵语楞伽,译不可往或不可入,乃南印度钖兰岛中一山名。山上大而下瞰海,故不可往、不可入。亦云城名,以山顶有夜叉王城故。昔释尊于此说法,因地得名,故经题楞伽。今以因明论式,发明经义:

诸法皆幻。

以唯心现故,随各类见不见故。因

如人见恒河,鬼见猛火。喻

所谓因明论者,略似西洋论理学,源唯佛说,文广义散,备在众经。后有陈那菩萨,及其门人商羯罗主,覃思精揅,俱有制作,立破之则,乃确然立。论有三支法,曰宗、因、喻。宗以建旨,故应在先。

本经──楞伽经──立“诸法皆幻”为宗。然幻非不有,以有幻相故。虽有而非实,非实故不可执为有,有幻故不可执为空。非空、非有、非实,是为幻义。诸法、

为一极普通名词,凡所有一切均该括之。诸法皆幻,即一切皆幻。易言以明,即有漏无漏、有为无为之法皆幻。以是义故,立诸法皆幻为宗。

既立宗已,须明理由。故嗣说“唯心现故,随各类见不见故”为因。云何唯心现?谓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法,皆不离此主观──心──而现。亦可说言:离心即无能单独存在之物,故虽有而非实。如梦时见山河大地等,觉后即失。唯心之义,亦复如是。复次、随各类见不见者,就通俗知识言:如同为天空,天文家能了别其间种种动静,余则茫然。又庄子所说以美味供鸟,鸟见且厌,义亦正同。以是可知种类不同、心量不同,而所见亦不同。更依佛法言:三界、五趣众生,业力不同故果报不同,果报不同故六根不同,六根不同故识用不同,识用不同故所见不同,所见不同故诸法皆幻。唯心现故之义,安立无疑。

宗、因明已,且再释喻。“如人见恒河,鬼见猛火”,此喻本经所举。恒河、印度河名,人见如河,鬼见如猛火。以人、鬼心量各不同故。离心量则无河、无火,亦无他物。以故人、鬼所见均不能立。又如一石,若照以显微镜,则其质为稀疏而非坚密;此亦随心量见不见不同故。复次、心亦非固定之实体,乃流行活泼之幻化功能;以是故能缘心、所缘法皆幻。如是成立诸法皆幻义竟。

诸法实相非幻。宗

离心意识故。因

如圣智证第一义。喻

有难者曰:诸法实相非是幻,以离主观体相──心意识──故。所谓主观体相者,即是幻因。幻因既无,云何是幻?如佛、菩萨、罗汉、辟支佛等所证,皆各有其清净境界。离言说文字思量分别一切诸相,乃圣智所亲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是境界,应非是幻,圣智证第一义非幻故,诸法实相亦非幻。

圣智证第一义亦是幻。宗

圣证凡不证故。因

如人见恒河鬼不见。喻

此难不然。所以者何?以圣智所证第一义,须圣智始能证得。如佛、菩萨、罗汉、辟支佛皆有其圣智,而凡夫则不能证也。故仍随圣凡类心量而见不见,以是圣智证第一义亦唯心现。唯心现故亦是幻;如人心量见为恒河、而鬼心量不能见。

诸法实相亦是幻。宗

离三界心意识之佛智所知故。因

如圣智证第一义。喻

云何诸法实相亦是幻?以所谓离心意识者非断灭故。若断灭者,则无诸法实相。是知离心意识者,乃离三界有漏心意识;扩大而言,即离九法界心意识。实相者,谓如实了知离心意识之真实境,亦即如是了知诸法实相。法华经云:‘诸法实相,惟佛与佛乃能究尽’。又云:诸佛出世一大事因缘,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所谓入佛知见,即是了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皆唯佛心所现,故应是幻。

复次、有我执法,即不能了知诸法实相皆幻。以执我故有烦恼障,执法故有所知障,二障既生,愚痴无知造诸有漏业,遂堕生死海。又罗汉、菩萨等亦有微细法执,如执涅槃、真如为实。故知诸法实相,唯佛智能知,离九法界心意识;此亦随佛与九界各类心量而见不见,故亦唯心现。唯心现故皆幻,圣智证既幻,无为法亦幻。总言之,诸法皆幻,唯心所现,而心亦是幻!故成唯识曰:‘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如是通达诸法实相皆幻义,由解而行,精进不懈,即得涅槃、证大菩提。

以上所谈楞伽义,仅其大旨。诸有智者,应更深究。(王锡光、孙志钧同记)(见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第十一期)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