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的承传在近代在家人的贡献超过出家人,你看《无量寿经》的会集本,都是在家居士做的,不是出家人。对《无量寿经》下的功夫,中国这些祖师大德比不上日本人,日本人《无量寿经》的批注,古时候的批注,二十多种,很丰富。中国两千年来承传只有两种,跟日本比差远了。这什么原因?我想可能是受善导大师的影响。唐朝初期的时候,日本出家人在中国留学的非常多,他们最尊敬的是两个老师,一个是善导大师,一个是智者大师。智者大师是法华宗的,天台,所以日本天台宗很盛。日本的净土宗也很盛,衰是近代才衰的,古时候日本的净宗超过中国。所以日本古时候这些大德的批注,应当把它从《藏经》里面找出来,印成专集,「无量寿经注疏专集」。
中国现在《无量寿经》批注加上黄念祖这个,三种。在中国主要是译本太多,在古时候印刷术不发达,数量很少,流通的数量少,想把各种不同的译本找到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宋朝王龙舒,五种原译本他只看到四种,你说以他的身分,以他的地位,以他的学识,唐朝的翻译本他没有看到。唐朝是在大宝积这一会里面第五会,就是无量寿会,这个本子他没看到,所以第一次的会集只有四种本子。第二次,这在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再做第二次的会集,这个会集是五种原译本都看到了。夏老居士最初就是用魏源的本子,魏源里面有些遗漏的地方,他把它做了补充,校对补充,到最后不满意,重新会集,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本子。他做这桩事情用了十年时间,可以说这个本子是最完备的本子,是净土里面的第一经。释迦牟尼佛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介绍阿弥陀佛,这部经讲得最详细。你真正去读,你对极乐世界不能不生信心,你不可能不想去。会帮助你生起一个强烈求生净土的心愿,这就成功了,这些传法的、注经的人,他们的目的就达到。
......
我们看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个经,最初不是会集,是校订魏默深的本子,就是魏源的本子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