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
『欠』是欠缺,没有欠缺的。『余』是遗漏,没有漏掉的。决定一法不漏,决定一法不欠,可见得这是真正的大圆满,所以真正念佛人一定要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你才会死心塌地。纵然我们过去也念了一些经,或者也有别的修学方法,你要真正明白事实真相,你可以统统舍掉,专心念佛,这样才能成就。
有些人学佛也学了很久,早课又念《金刚经》,又念《普门品》,又念《药师经》,他念得很多,唯恐有一尊佛菩萨漏掉了,念了好多,念了十几样,而且早课做得很辛苦,他要做两个多小时,如果自己又上班,常常赶,拚命的赶。以后听说念佛法门,我就劝他念佛,他半信半疑,「念佛是好,但是我念这么多年的《药师经》,现在一下不念了,药师佛会怪我,我对不起他;念了几年的《普门品》,现在不念,怎么对得起观音菩萨?」怕一下不念了,这些佛菩萨都来找麻烦,那不是糟了!那时候李老师还在,他为这个事情跑到台中问李老师,回来之后,我问:「怎么样?
修这个法门的人供佛只供一尊阿弥陀佛,专心,专一,或者就供西方三圣,其余的都可以不要供,供多了分心。经典只念一部,这一部《弥陀经》够念了,够念一辈子。再说《弥陀经》的注解,我在前面跟诸位介绍了四种,这四种要真正研究,我看至少也要十年。《疏钞演义》、《要解》,《要解》有两种讲义,圆瑛法师的《讲义》、宝静法师的《亲闻记》,窥基大师的《通赞疏》,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这四样东西可以说是《弥陀经》历代权威的注解,我们在这四种不同的注解里面去研究,这四种注都注得好。所以经念一种就够,如果就一样东西,有的时候念得很疲乏,想看看别的调剂调剂,这都是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一部决定够了。我们可以读《净土十要》,净土的东西也很多,也不要看杂了,《净土十要》、印光大师的《文钞》,有这些东西来调剂,我想也就够了,其余的应当放下,不要搞得太多太杂,太多太杂於我们决定没有好处。
别人研究那些大经大论,我们遇到了,合掌赞叹就好,我们不要去费那个脑筋,不要去浪费那个时间,有时间多念佛号。你要晓得,佛号你愈念得多,你的莲花愈大,佛号就是培养七宝池中那个莲花的。你读那些花多少时间,花多少脑筋去研究那些大经大论,你的莲花长不大,不但莲花长不大,可能莲花都枯死了,你不知道,这个不得了,所以一定要知道。经上不是明明告诉我们,如果你改学其他的法门,退了心,莲花慢慢就枯了,枯了就没有了,就谢掉了,所以《弥陀经》、阿弥陀佛的圣号,咱们每天决定不中断,在这里下功夫。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十集) 1986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01-006-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