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网
佛缘网
单独中的洞见 哲理故事300篇 谈佛说禅悟人生 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主页/ 为人处世/ 文章正文

念佛不止持诵“六字洪名”,这三种念佛法门,学佛人必知!

导读:念佛不止持诵“六字洪名”,这三种念佛法门,学佛人必知!古人常用金子比喻珍贵,比如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净宗看来,念佛法门也同金子一样珍贵,因为“一句佛号一块金,多念结成净土因”。意思...
念佛不止持诵“六字洪名”,这三种念佛法门,学佛人必知!

古人常用金子比喻珍贵,比如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净宗看来,念佛法门也同金子一样珍贵,因为“一句佛号一块金,多念结成净土因”。意思是说,假如众生一心念佛,就有得生净土的资粮。说起念佛,想必大家都知道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可实际上,持诵六字洪名是念佛法门之一,称为持名念佛。另外三种,即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也是学佛人必知的。

观想念佛

此前文章中我们讨论过净土宗三经,其中的《观经》侧重点在十六种观想法门。关于佛说这段经文的因缘,也是一则情节曲折的典故。频婆娑罗王与夫人韦提希育有一子,名叫阿阇世,这位王子受提婆达多教唆,囚禁父亲。韦提希每次看望频婆娑罗王,都带食物给他,使得频婆娑罗王得以保全性命。

阿阇世又想处决母亲,但被大臣劝阻,于是他将母亲囚禁在幽暗的内宫。韦提希伤心至极,遥望耆阇崛山,也就是佛陀捏花静默的灵山,她顶礼世尊,发愿不再生此浊恶世界,佛即为她说了十六妙观。

即从先观落日开始,次观水,三观地,及至十六观。然而极乐净土幽微,而众生心性粗糙,行行复行行的观想法门,别说修持,以小编个人经验来看,读一部《观无量寿经》都非常吃力。所以,观想念佛是中上根器之人的修持方法。

观像念佛

即观弥陀佛像,向西而坐,先观弥陀眉间白毫相光。毫相现成,则观佛面门,次至全身,随后则所向皆得见佛。不过,观像念佛同样需要中上根器,南师在《观无量寿经大意》中开示,观像念佛容易同意识觉知心相混杂。

譬如提起许久未见的老友,我们脑海中自然浮现出他大概的形象,但这不是观像,而是意识。因为佛性即在人的自性之中,并不是意识心中的形象,这一点与禅宗参话头时于无门处求出路,是相契合的。

实相念佛

依实相理,念法身佛,所以也称为“法身念佛”。功夫用到家,本无能念佛之人,也没有所念的佛祖,生活中的花花草草,无不是佛,心佛不二,一心不乱。

但是念法身佛,需要上上根器之人,达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地步。我们愚夫大众妄想执著,常常口中在念佛,而心念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举例来说,有人为求清净念佛,本应是一声佛号,心里的杂念少一分,可是他却执著于压制杂念,凭空又多了一个念头。就像有渔夫去河里抓鱼,鱼抓到了,结果把鱼筐扔在了水里,所以才有得鱼忘筌的说法。

净宗印祖开示,念佛的本意在于忆念。

内在的思忆表现在外面,就是称念,也就是说念诵的只是名相而已,不会因为语言不同,所忆念的佛就有差别。称念即执持名号,不需要观想、观像,只念一句“阿弥陀佛”,称念贵在心口如一,于醒、梦、定等之际,皆念念不离佛,称为念佛三昧。

古德有言,四种念佛法门,因众生根器高低而有分别,本身并无上下之分。其实,修持任何一种法门能有所成就,那么其他三种法门一样会圆融无碍,即所谓得一者,则得其三。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