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十善业道经,今天讲到:
甲字下第三段,宗要分。 宗要者,是一部全经的宗旨,也就是本经最紧要的所在。然而本经的宗要是什么呢?这在缘起分中曾一再的说过。都如‘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又说:‘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上面这两段经文,已经将本经的宗要,隐隐约约的指示出来了。你看吗!一切众生,心想异故。这是指出不同的心想,为一切众生造业的动机。由心想的策动,发之于身、口、而造出善恶不同的业。业是因,当然感招到诸趣轮转的果。诸趣、就是六趣,六趣就是六道。六道中的天、人、阿修罗,为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为三恶道。在善、恶的两个字上,我们可以看出六道的众生,所受的果报,在苦乐上有天渊之别。再看!缘起分中,佛陀叫我们观看,‘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而生’。这很明白的告诉我们,由不同的心想,造不同的善恶业,受苦乐不同的果报。而菩萨庄严清净的妙色,纯净清洁,皆由修习善业而生。那末!学佛的人,应当知道,造善恶不同的因,受苦乐不同的果。与其受苦,不如受乐。如果不愿意受苦而希望受乐的话,那末!大家就应该如诸大菩萨一样,修习既纯且净的善业,可以获得清净庄严的妙色。妙色也就是身相好看。这两段经文的中心点,就是在善业的两个字,而修习善业、正是本经的宗要。 宗要分中,我把他分成二十段;现在且讲: 乙字下第一段、示应修善法。 经上 释迦牟尼佛,告诉龙王说: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分毫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初步信仰佛教,有两个必要的观念。这两个观念,就是:善恶因果,六道轮回。造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的善因,就获得投生三善道-天、人、阿修罗的乐果;反之,造了杀生、偷盗、邪淫等等的恶因,就应该遭遇到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的苦果。信佛的人,没有这一个基本信念,则一切的一切,都无起谈起。 善、恶、是决定人们行动是好是坏的一个标准。善就是善,恶就是恶,二者之间,如水火一样,有著绝对的不同,绝不容许善恶不分。善恶不分,是非不明,这是这世界浊恶的原因。然而、在人事上,有时凭各个人手腕、技术、以善为名,而伪装他的恶行为。这一类只顾眼前,不顾身后的冒险家,他决定要受到因果律的裁判的。根据以上的两个原则,而后我们才好讲解这一段经文: 经文中的一法,是什么法,而这一法的功用,是其大无比。为的是要使听众注意这一法的伟大,因此、 释迦牟尼佛,运用说话的技巧,先行将他的功用透露出来。所以、经上说:‘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能断一切诸恶道苦,就是这一法的功用。一切恶道,就是三恶道。三恶道,就是畜生、地狱、饿鬼。这三道所以称恶者,因为都是杀、盗、淫、妄的恶因之所感招。恶道中以地狱为最苦,一日一夜,万死万生。饿鬼道,则经年累月,不得一食。饥火中烧,痛苦万状。畜生道,则披毛戴角,负债含冤。或被役使,或充庖厨,刀砧割截,水煮油煎,那许多苦楚,绝不是我这拙口钝舌,能道得出的。 然而这一法,究竟是什么法呢?可是、 释迦世尊并没有很痛快的告诉我们是什么法,还只是象征性的表示了是一‘善法’。所以经上说:‘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在这里我要求各位听众注意!我们要注意,‘常念’、‘思惟’、‘观察’的这三句警语。常念、就是要分明记取,不要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