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爱支
十二缘起为我们勾勒出了,由生到死又由死到生的生命轨迹。这条生命轨迹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是如何发生的呢?十二缘起如同车轮一般,不停歇的运转,为我们诠释出了一切。
三世因果与十二缘起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过去二因:无明、行
现在五果:识、名色、六处、触、受
现在三因:爱、取、有
未来二果:生,老死。
今天我们要说的“爱支”就在“现在三因”里,且与“取·有”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很难单论,互为表里。
爱,即是贪。
爱是对领受难分难解、永无厌足的相状,十二缘起图上画的是醇酒美人,一个人在喝酒,而旁边有一个女人陪着,对于这个他是永远不会厌足的,我们就是这种状态。众生的爱欲和嗜酒人一样,无止境的追求,将使自己愈陷愈深。
现在让我们来反观自心,在乐受生起之后,不离爱是否随之而来?相反,如果没有快乐感受,心里会不会贪恋?比如,在寒冷的冬季,你有两种房间供你选择,一间烧着暖气,特别暖和,而另一间没有任何取暖设备,你是不是不愿意离开温暖的房间,而在寒冷的房间中一刻也呆不住?这就说明随着受,就会立即生起爱。人与人之间关系也是如此,能带给你快乐的人,就乐意与他接触,如果有人让你难受、恶心就不想见到他,是不是?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欣赏一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时,一集播完后还恋恋不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贪爱呢?原因是有过乐受的经验,就会产生希求不舍的心理。假如表演拙劣令人痛苦,你一看到立即就会转台,这些心理的产生决非偶然,都是受缘起规律的支配。因此,应当看清楚内心的缘起规律,即何处有乐受内心必定不想舍离,何处有痛苦必定不愿接受。这就是以“受缘生爱”。
从爱这一支开始,我们可以有主动权,由受生不生爱,所生之爱是强是弱,都要观待无明。如果受的同时,非理作意强,则爱也会强烈生起。相反,如理作意得力,在爱生起的同时,就能遮止它的增长,进一步如果具有空性智慧,即使以习气力我爱现行,也能象强力制服羸劣一样进行遮止。
从十二缘起有支当中,我们晓得任何一个业要感果都是经过爱、取两支的滋润。那么为什么会爱取呢?我们在面对境界的时候会有感受,在感受上面又生起烦恼,事实上眼前一切的东西都是以前造了因所感得的果,在十二有支当中说为“受支”。当果报现起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以前由于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对世间种种起贪爱,因此一直沉沦生死苦海。
爱缘贪嗔转轮迷
受生老死无休离
出入五果爱支因
了去二果赴莲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