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三者,大慈悲为本,相当于彼之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众生太苦了,尤其是现前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所遇到的。善导大师常讲,念佛人与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今天遇的缘殊胜。
「是以此之三种发心」,这三种发心,正是《起信论》的三心。「此之三因能与大菩提相应。故知发如是之心,即是发大菩提心也。」发菩提心跟一般世间人讲的善心不一样,一般世间人讲行善积德,他不是菩提心。为什么?他求福报,他是有所求的。佛法也有所求,佛法是无求之求,求无所求,要懂这个意思。佛法是真的所求的时候,我念念想求无上菩提,能不能求到?求不到。为什么?念念想求无上菩提这个念头是个妄念,妄念怎么能求到真的?真跟妄不相应。真跟真相应,无求之求相应。我要不要这样子求?要。为什么要?做样子给别人看,你看求菩提好;自己有没有求?自己没有。这就是表演,演给别人看,接引初机,要用这个方法把他带进门来,带进门之后告诉他没有。没有,不能马上就没有,马上没有他退心了,要到什么?他真正觉悟了,原来是这么回事情。菩提是什么?菩提是你本有的,你到哪里求?本有去求不就头上安头,哪有这个道理!
释迦牟尼佛天天给人讲经说法,有没有说?没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叫妙!妙在这里。换句话说,修任何一个法门,都要守住清净平等觉,那就叫妙用。你学这个,我有求,我求阿弥陀佛,我求极乐世界,你心不清净了;求,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妙,那就高。形式上我要这样做,这样做法就是自利利他,让我内心的诚敬从我形相上表达出来,让别人都看到怎么修诚敬。释迦牟尼佛一生不都是给我们表法吗?从出生到八相成道,都是给我们表法的。你说他那个有还是没有?不能说他有,不能说他没有,你说他没有,他真做;你说他有,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他有在哪里?他又不要名、又不要利,他又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有在哪里?这就是认识有无,而把认识有无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妙!真正会看的人看到一招,真妙!不是凡夫能想象得到,叫不可思议的境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一般人看不出来,明白的人看出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