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圣贤,对宇宙人生真相有相当的认识。例如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其一开端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知道名是假的,佛菩萨的名号是由其教化众生的宗旨而定,用现代话说就是口号。如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其教学的方针,须对症下药。这个世界众生毛病太多,第一是缺乏慈悲心,第二是妄想执著太重,所以佛取名‘释迦牟尼’。‘释迦’是‘仁慈’义,‘牟尼’是‘寂灭’义。化导众生以慈悲为怀,心地清净。如阿弥陀佛来此世界作佛也要用‘释迦牟尼’尊号,才能医治我们的毛病。若释迦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即不能用‘释迦牟尼’,因西方人都仁慈,每人心地清净,不需要仁慈寂灭之药。佛无固定名号,亦无永久名号,乃是应机说法,亦无定法可说。佛教化众生,随类现身,无一定相貌,随各民族之相貌而示现。如楞严经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符按:前面提到老子道德经,其第一章开端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几句话实为全部道德经之纲领,殊不易解。兹为便于初机,略作补充。
佛经万古常新,适用于各时代,三千年前在印度所讲的经典对当时的印度人有受用。三千年后这些经典对今天的众生一样有受用,无有差别。然而人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古今大不相同,如何能普遍适用于各时代,就要有注解。注解就是将佛经现代化、本土化。此要解是蕅益大师在明朝所作,距今已有五百年。今天讲此要解又要以现代化的方式以解释之。至于何人能译、能讲、能解,皆是严肃问题。翻译经典如不能明白佛的真实,义,可能翻译错了。古人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必须如开经偈所说‘愿解如来真实义’。